如何为病人入院争取时间,为救护车进院打开生命通道?昨日下午,在深圳书城北区大台阶,市交委开展了以医院交通治理,路在何方访谈活动,现场不少嘉宾在谈及深圳大型医院周边存在的共性交通问题时,基本都指出了高峰期停车难、进院车辆排长队堵塞医院进出通道的问题。
记者现场了解到,未来深圳新建医院病床、车位比将由原来的1:1提高到1:1.8。同时,各大医院或研究实施差别化医院停车收费标准,提高收费标准,减少非就诊车辆占用医院停车资源,提高医院停车周转率;研究设置即停即走车辆专用通道,减少医院周边交通拥堵。
问题
医院停车位供需不平衡
高峰期停车难
在昨日的研讨会现场,市交警局交通处副处长李顶治提供了一组数据显示,深圳儿童医院目前停车位1077个,北大医院850个,人民医院580个,二医院540个。医院周边的交通是一个就医难、停车难的结合体。李顶治表示,针对此,深圳交通部门采取的诸如交通组织优化调整,加大警力疏导等措施,没能根本改变拥堵问题。李顶治指出,这其中包括医疗资源的配置问题、早期规划建设滞后问题、人口极度膨胀,车辆急速增加等深层的原因。
当前深圳大型综合医院主要存在五大共性交通问题。市交委相关负责人指出,造成拥堵的首要原因便是高峰期停车难、进院车辆排长队,这一现象除了堵塞医院进出通道之外,还影响周边市政交通。由于医院停车位供需不平衡、管理模式人工为主、周转率较低等原因,现状高峰期进院停车难,大多医院早高峰7:30-8:00后院内已基本无停车位,后续到达车辆直接占用周边市政道路排队,平均等候时间1-2个小时、排队长度达200-300米,对周边正常的道路运行干扰较大。
另一方面,深圳多数医院缺少急救车绿色通道,高峰期紧急就医交通难保障,医院内部交通标示欠缺,导致管理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运营的市属医院绝大多数位于福田、罗湖两区,土地资源紧张,医院占地规模有限,而且规划设计时间较早,车位有限,随着市民家庭用车增多,停车更成问题。与此同时,医院大多地处中心区,高峰期周边城市干路自身交通压力大,受进院车辆排队溢出、占道停车等影响,形成道路肠梗阻、加剧交通拥堵。
对策
新建医院病床车位比将提升至1:1.8
医院周边交通拥堵要如何破局?现有比较大医院周边的交通问题,目前更多的是依靠疏导来缓解。现场不少嘉宾呼吁,就目前汽车保有量和就诊人次,现有用地条件难以满足每个就医市民出行需求,建议尽量采用公共交通,或者即停即走的方式。
医院真的是没有车位,不堪重负。市医管中心资源管理部副部长贺克俭透露,最新版的深圳市公立医院建设标准即将投入使用,新建医院的停车位从原来的1:1,提高到1个床位配1.8个停车位。贺克俭同时建议,政府在医院改扩建或者新建医院,把绿色交通、公交站点、地铁处理好。
今后新建医院交通规划必须通过交通部门的交通评估。市卫计委新建医院筹建办主任韩艳红表示,对于未来新建的医院,在医院前端设计,交通咨询部门已经提早介入了解医院用地周边的道路现状、交通条件,以便及早规划。尽量把出入口布局得更加合理,和城市的主干道、次干道的关系做得更协调一点。
对于代表、委员、市民提出的交通槽点,市交委表示,下一步将完善周边公交、慢行设施,高峰期增加公交运力,提升吸引力,设置急救车专用绿色通道,快速衔接医院出入口与急诊,提高急救交通效率。
另一方面,市交委还将结合医院实际条件,科学设置包括出租车接驳场站、即停即走社会车辆专用通道等,配以必要的交通指引和管理设施,确保就医市民先车一步及时到达医院,而不是想方设法让车辆停进医院;同时,尽力完善院内慢行及配套服务设施等,提升慢行交通环境,提升就医体验。我们将优化医院出入口功能设置,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加强交通管理,提高效率等,进院交通尽可能采取单向组织、分区停放模式,提高整体交通效率。市交委副主任徐忠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