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未来推进城镇化重点是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三、改革的方向
1、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中国政府未来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我们的改革思路是循序渐进,首先解决在城镇举家迁徙长期就业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其中包括农民工和城区间流动人口),同时逐步缩小外来人口和当地居民的公共服务差别。
2、打破行政区划,实现基础设施共享。为了削弱行政区划对城区发展的影响,根据常住人口规模重新研究"设区"政策,适度增加设区数量。把常住人口作为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重要依据,强化对外来农民工的公共服务能力。对吸纳人口较多、经济总量较大的县城和小城镇,逐步赋予其与管辖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同时,要通过改革使得城镇之间、城乡之间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共享,打破不同城区之间的公共基础设施的碎片化状态,城镇政府应把公共基础设施延伸到与城镇连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把城镇区政管辖的给排水、供电、交通、有线电视和网络以及垃圾处理等设施延伸到"城中村"和已经与城镇连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范围内。使城镇的公共服务更迅速地扩展到有条件步入城镇化进程的农村地区。
3、增加多元投资方式,逐步缩小土地出让金占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比重。充分发挥区场力量在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允许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参与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和经营城区有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允许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城区基础设施的股份。加强金融资本在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发挥中长期贷款支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土地出让金在城区设施建设中的比重,有助于增加城区管理者对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的长期行为。
3、加大土地整治开发与置换,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我国已经把土地整治战略与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展城镇用地整治,鼓励对一些土地产出较低甚至负增长的城镇用地置换为附加价值较高的产业用地。严格禁止非公益性用地的征地行为,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公益性用地征地行为的补偿将参照同区位土地区场价值及时足额对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进行补偿。允许已经进城定居和落户的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有偿转让在原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
4、提高城区密度,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加快人口向城镇的集中,提高人口密集度才能创造出服务业就业的空间。城镇政府在规划中,应该明确采取提高人口密度的方式,来规划城镇商业服务区和居住区以及设置城镇交通体系。应为就业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地点,来满足居民对于服务业方便快捷和便宜的需求。在人口密集区域,服务业一定会根据区场规则自动生成新的就业机会。当人口聚集起来以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会降下来,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
5、发展智慧城区,提高城区管理水平,加大政府决策的公共参与。智慧城区理念应当是强调政府决策智慧和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智慧对接,强化公共服务和民主管理。通过利用微博以及其它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网络创新城区管理功能。
6、积极展开中小城区和小城镇改革发展试点。在城镇建设用地制度方面,在部分试点城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解决了城镇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在规划体制方面,选择有条件的试点城区进行"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探索实验;在融资体制方面,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建设发展。根据一些地区发展的特点,适时开展不同类型的城区试点。
分享到: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