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县位于太行山中麓,是典型的干石山区。近年来,黎城县委、县政府把造林绿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生态富民、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遵循自然规律、科学造林、提升质量、扩大森林面积。5年来,县城周边宜林荒山全部绿化,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133.057公里的绿色路网,30公里的绿色水网;33.53万亩的干果经济林总面积,2015年12338102.4公斤的总产量;250个行政村中的153个园林村;6000公顷的森林公园;100%的古树名木建档保护率;80万亩的有林地面积,33.3%的森林覆盖率,47%的绿化率;5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无重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成就,使黎城县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升。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核桃之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经济林建设十强县,今年被命名为全省林业生态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勤政为民引领绿色发展全民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黎城县造林绿化成就的取得,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全县人民积极参与的结果。近年来,黎城县委、县政府把生态强县作为奋斗目标,打响造林绿化攻坚战。根据县财政困难的实际,黎城县创新模式,多渠道筹措造林绿化资金。从2013年至今年,县本级财政投入造林绿化资金近亿元。同时,采取捆绑支农资金、政府补偿和群众义务投工、提取环境治理保证金、碳汇捐资,鼓励社会各界投资等多元化投资形式,确保造林绿化资金投入。
对造林绿化工程实行目标责任制,是黎城县确保造林绿化成效的利器。实施县领导包工程、搞示范;乡镇和部门领导包任务,林业部门包技术的三包负责制,各负其责、协调推进。将造林绿化作为乡镇、部门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给予表彰,对不达标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有关领导给予取消评模资格,责任追究的处罚。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造林绿化资金结算的重要依据,不按要求完成工程的单位资金不予兑现。一系列制度的落实,为造林绿化一年一个新变化,年年都上新台阶提供了保障。每年,县委书记、县长率先垂范,带领县四大班子领导在东河游园、黎侯古城义务植树1万多株,深入所包村庄参加植树造林,到重点工程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县领导的身体力行以巨大的辐射力,向社会传递造林绿化的正能量。黎城县通过在中小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把植树造林、保护林木写入村规民约;开展大规模、有声势的宣传;开展万人造林绿化签名等活动,在全县形成全民植绿、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全县干部群众建成义务植树基地26处,义务植树420余万株。使以干石山为主的黎城县以绿色的姿态呈现优势。全县国、省道,县、乡道干线公路两侧,20至50m宽的绿化带中的小景点、小游园,207国道、长邯高速路两旁,由核桃、连翘、文冠果组成的百里经济走廊,成为展示绿色黎城的靓丽窗口;清漳河、浊漳河两岸,260余万株树木构筑起水源涵养林体系;7条路网、水网筑成的绿色屏障,维护着全县的道路和水源安全。城区周边的15.3公顷环城绿地,使置于绿树环抱中的县城,呈现城中绿树、城周绿带、环山绿网、远山森林美景。而面积达158.5公顷的黎侯森林公园、塔坡水库、白岩寺、西顶等4大风景区,像镶嵌在黎城大地的绿色翡翠,让人赏心悦目。县城内12条主街道被绿化带环绕。所建成的东河游园、塔坡水库公园、广通路绿地、街心广场、火车站广场、黎侯古城景区,使居民步行几分钟便可进入街心公园健身、休闲。全县涌现出9个园林化企业,建环厂林带近万亩,5个矿山的植被得以恢复。在乡村创造性开展六村联创竞赛活动。人均9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使昔日破败的乡村变成围村有带、街道有树、村中有景、庭院有果的园林化新农村。绿树覆盖了黎城大地,欢笑荡漾在黎城人的脸上。
科学造林打造绿化精品市场运作提升造林品质
提质增效、打造精品,是黎城县造林绿化的主基调。为构建以县城绿化为中心、通道绿化为轴线、环城绿化为框架、荒山绿化为屏障、农田绿化为网络、森林公园为节点,县城农村并举、山上山下统筹的造林绿化新格局,县林业部门根据全县不同的地理特点,造林与造景、绿化与美化、生态与经济结合,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花则花。为保证造林成活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示范、技术指导,采用抗旱造林、根宝蘸根、盖石保墒等科技手段,确保栽一株活一株,造一片成一片,造林绿化精品频现。今春在面积5000亩的四方山,采用行间混交方式栽植元宝枫、黄栌、火炬树,形成错落有致、交替搭配、特色鲜明的景观,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凸显。为切实提升造林绿化品质,黎城县全面铺开的10大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全部依照程序,全程公开、公平、公正招投标,按政府采购规定实施市场化运作。为规范操作,接受社会监督,由县纪检委、人大、政协、监察、财政、审计、政府采购办等部门,现场监督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公开议标,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由于黎城县林业重点工程注重质量,严格标准,突出效益,5月10日,省林业厅领导在全县林业工程集体督查时,对皂角嫁接、四方山绿化、未成林地管护工程给予高度评价。
在造林绿化中,造、管、防有机结合是保证效益的根本。黎城县根据森林资源面积大的特点,在应急指挥方案、扑火力量调度、责任追究、火灾监督制度等落实到位,县乡村三级立体式、高密度、网格化监控体系健全的同时,建成防火通道500公里、防火蓄水池24个,防火瞭望哨48个,组建15支森林火灾扑救队伍,在250个村组建大村50人、小村20人的防火应急队伍。为火灾扑救提供保障。黎城县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形成山上生态防护林,山中核桃经济林,山下杨柳防灾减灾林,沟壑刺槐水保林的生态良性循环。
科技支撑彰显产业实力两林富民诠释扶贫内涵
多年来,黎城县把两林富民工程作为实施生态强县战略的重点。先后实施的以发展仁用杏为主,连翘为辅,建设多品种经济林基地的国家巩固退耕还林干果经济林;选择优质核桃、仁用杏苗木,实行标准化整地,发挥示范作用的现代农业示范干果区;以栽植连翘为主,发展富民产业的省干果经济林建设项目;以推动林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发展连翘产业,建设药材加工基地的长治市干果经济林基地。所建成的5个万亩核桃乡镇、10个1000亩至3000亩核桃片区、150个核桃产业村、9万亩核桃经济林,5万亩连翘、文冠果等经济林,农民增收显著。为推进经济林向高产、优质、高效的产业化发展,黎城县采取分散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共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林农5000多人。组织技术服务队15支,为农民传授林业综合技术。推广酸枣接大枣、核桃高接换优技术,使全县3万亩红枣、核桃经济林得到改良增产。结合生态建设,县林业部门在帮助488个贫困农民脱贫的基础上,在全县10个贫困村的荒山荒地种植5000亩连翘,为所包贫困村的23个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和措施,为其尽快脱贫创造条件。
今年,黎城县被省林业厅确定为引领山区农民致富的10个皂荚发展重点县。县林业部门加强对全县皂荚资源的经营管理,提高结实量;培育皂荚苗木,为全省皂荚发展建立示范基地。在山皇脑、北流、枣畔种植双季槐新品种,为大面积推广起到示范作用。创新经济林发展方式,在山坡上栽植连翘、文冠果,减少占用耕地。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黎城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带领全县人民奋力向全国一流的生态强县冲刺,把黎城县建成山青水秀、文化内涵丰富、和谐安康的中国北方现代生态宜居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