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周围血管病专家郑学军仍在一线发光发热 综合

法律法规网 花火
法律法规网 优讯网  法律法规网 2016-11-19 11:38:44

医生必须有一颗恻隐心,不能做冷漠的治疗机器

每天早晨8点,他准时出现在病房交班会上,与当班医生讨论复杂病例,然后查房,50多个患者,每个人的病情、治疗进展状况都记在心上;上午9点,开始出门诊,每次挂号患者都在60多人,诊室门外排着长队;出完门诊已是中午1点多钟,他草草解决午饭,又回到医院进行下午的手术;晚上7点至9点半,他又准时出现在山西中医学院的教室,给学生授课这就是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周围血管病科主任郑学军的一天。

61岁的郑学军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坚持不懈地工作着。作为我省周围血管病领域的知名专家,从医40多年,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选择了医生作为职业,就会终生热爱,不言放弃的诺言。

他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医以来,不断钻研皮肤病和周围血管病,独创的总攻疗法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显著。数十年来,他接治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患者3万余人,使数以万计患者免受截肢之痛。

做医生必须始终保持一颗恻隐心,不能做冷漠的治疗机器。郑学军经常提醒科里的医生和自己的学生。脉管炎因为疼痛剧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重症患者肢体溃烂甚至白骨暴露,流脓淌血,腥臭难闻。郑学军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让人感动的是,他每天认真、仔细地为这些患者检查、换药,从没有皱眉、掩鼻过。他的和蔼亲切、细致入微常常让患者和家属落泪。

对家境困难的患者要多关心一点。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脉管炎患者大多数来自农村,有的壮年得病,失去劳动能力,因病致贫甚至导致家庭破裂的比比皆是。郑学军遇见这样的情形,常常慷慨解囊,施以援手。

身患脉管炎、生活不能自理的太原市桥东街居民李忠林,在母亲节前夕通过媒体表达了想报答母亲恩情的心愿。郑学军看到这一报道后,立即到家中进行检查,并亲自将李忠林接到医院,免费诊治。考虑到李忠林的母亲年迈,行动不便,郑学军还安排专人为李忠林送饭,减轻他母亲的负担。经过精心治疗,李忠林终于实现了站起来的愿望,80岁的老母亲当即流下了热泪,向郑学军再三表示谢意。

原平患者李焕文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体残骨外露,疼痛难忍。不治不行,治疗又没钱,怎么办?郑学军当即垫付了7000多元住院费。大同患者薛永明是郑学军12年前治疗过的一个患者,今年旧病复发,他为难地对郑学军说:我没钱治疗,住不起院。郑学军马上为他垫付了药费。宁武患者郑建军患病后妻子离他而去,自己带着7岁的儿子住院。郑学军看到父子俩衣衫褴褛时,眼圈都红了,塞给郑建军1000元,让他买衣服、食品。

有时候,出院的患者行动不便,公交车不方便坐,坐出租车又舍不得,郑学军就主动开车把他们送到车站。日积月累,郑学军到底为患者垫付的医药费有多少、开车送过多少位患者,他自己也难以估算。

我这一辈子除了看病,不会别的,病人需要我

郑学军退休后,仍然在临床一线发光发热。他经常从早晨7点工作到晚上7点,有危重病人时,他会半夜赶到科里指挥抢救。有患者给他粗算了一下:按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计算,他每年至少要多上3个月班。长期以来,他的年门诊患者均在1万人次以上,居全院之首。很多亲戚朋友建议他享受享受退休生活,他笑着说:我这一辈子除了看病,不会别的,我的病人需要我。

他的门诊患者很多来自全国各地,有许多患者提前好几天就来医院附近住着,大清早5点多就在挂号处排队等着挂他的专家号。他的门诊每天限号50个,可总是难以满足患者需求,于是,只能加号。不管每天有多少患者,他都坚持当天看完才下班。从清晨到中午,几个小时过去了,他还坐在那里,耐心地给患者问诊、开方。

退休后,郑学军仍然坚持做手术,2小时到3小时的手术,常常使他筋疲力尽。手术后,他靠着墙休息一会儿,就又继续投入工作。除了临床工作,他还承担着学院教学工作。忙碌了一天的他不管多累,只要面对学生,都会充满激情和热情。他给学生讲解自己的临床验方,从不保密,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胜过他。

郑学军还经常受邀参加全国各地的专题讲座。在会议上,他讲解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实用性强,深受好评。

以诚感动学生,以仁施于学生,以爱关心学生

郑学军现任全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山西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在他的悉心培养下,一批优秀的周围血管医生茁壮成长。在医学教育的路上,他始终坚持以诚感动学生,以仁施于学生,以爱关心学生。

三尺讲台、手术室里、患者床边,经常能看到他耐心为学生讲解的情景,他丰富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无私高尚的医德,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跟随郑学军查房的人,总是觉得受益很深。每个患者的病情现状,下一步的治疗方案都很明晰。疾病的起因、发展、中西医治疗及预后调养,每一步都成竹在胸。

郑学军的研究生学生们告诉记者,在学习上,他总是很耐心地给学生反复讲解,从来不会不耐烦;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生怕他们在食堂吃不好,总是叫他们到自己家吃饭。学生们说:我们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他给予了我们父爱,做到了一个父亲做到的事,能有这样的导师实属吾辈大幸。

如今,郑学军已年过花甲,仍坚持工作在第一线,为中医外科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作为一名医者,他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中医外科事业;作为一名医学教师,他倾心教学,为学生们打开求知的窗口,洒进一室阳光。

热点 / Hot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