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化的源头,常常在远方。气象专家根据多种监测情况判断,今冬我国或将会是冷冬,根源是远在北极的冰融变化和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
专家预测今冬我国或为冷冬
北极海冰是气候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反照率反馈机制影响着大气环流的改变。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气候预测室气候预测组组长隋翠娟说,北极海冰融化情况影响着我国气候变化。按照目前北极冰融情况来看,预计2016/2017年冬季我国可能为冷冬。
隋翠娟说,北极海冰快速融化后,反照率降低,更多的能量存储在海洋里,一方面会加速冰融,一方面能量会更多地从海洋传到大气中,改变北极地区与中纬度地区之间的空气压力差,将北极地区冷空气带到中纬度地区。这种北极海冰快速融化后对温度的影响,就是所谓的暖北极-冷大陆。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多年从事海冰研究的专家雷瑞波表示,北极海冰减少与我国冬季气温、降水情况密切相关。北极海冰减少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来说,导致冬季极寒气温增多、冷冬出现。
另一方面,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温8月份进入拉尼娜状态,接棒此前超强的厄尔尼诺事件。监测显示,拉尼娜状态预计将持续到冬季,对我国冬季气温产生较大影响。
北极关键海区冰融或致我国冷冬
北极海冰的变化,体现在海冰范围、海冰厚度及冰龄的变化上。相关监测显示,北极海冰厚度正在大幅削减,春季冰更为年轻化且逐渐变薄。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极地环境研究预报室研究员李春花说,2012年夏季北极海冰最小范围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值,2016年夏季北极海冰最小范围为历史第2低值。
专家认为,北极关键海区冰融变化可能导致我国出现冷冬。与此同时,北极海冰融化得多,并不一定就会给我国带来冷冬。
拉尼娜事件背景下冷冬为大概率事件
从北极关键区域冰融情况看,预测今冬我国或为冷冬。而从南边的拉尼娜事件也同样显示,今冬是冷冬为大概率事件。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王永光表示,受拉尼娜影响,我国冬天气温偏冷的概率约七成,冷空气活动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