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深圳将投入约300亿元建设中大深圳校区,一期100万平方米校园基本建设将于明年6月动工,并配套建设附属幼儿园、中小学。
深圳高等教育发展上演加速度。前日,首届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深圳论坛在深圳紫荆山庄举行。论坛上,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透露,今后5年深圳将投入约300亿元建设中大深圳校区,一期100万平方米的校园基本建设将在明年6月全面动工。
论坛以延揽英才,建业中大为主题,近400位青年学者参会,他们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高校,其中80%以上的学者来自海外,35岁以下学者约占80%,部分学者已确定加盟中大的意向。
今年11月初,中山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建设随即成为深圳人民关心的重要问题。论坛上,中大校长罗俊透露,今后五年内深圳将投入300亿元用于中大深圳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和教学科研设备投入。其中,一期100万平方米的校园基本建设,将于2017年6月全面动工,包括一期30万平方米(总计70万平方米)的人才保障性住房,配套建设18个班的附属幼儿园,占地105亩的附属中小学。
罗俊称,在中山大学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下,深圳校区建设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增长点。对接深圳的需求和产业特点,中大深圳校区布局发展医科和新型工科,医工融合。鉴于深圳在医学教育、医疗技术、疾病防控和新药研发等方面的需求巨大,深圳校区将重点建设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卫生政策、流行病学)、药学院(化合药/生物药)以及3家附属医院,与广州校区现有的学科方向实行错位发展。
当天的论坛上,深圳校区两位新任院长基础医学院(深圳)院长郭德银教授和药学院(深圳)院长邓文斌教授也首次亮相。
相关阅读
中大深圳校区明年上半年开建选址光明新区公常路以北
中山大学深圳建设项目作为深圳引进高等学府落户的重要建设工程项目之一,将有利于加快深圳开放式、国际化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并有利于中山大学尽早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选址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公常路以北,用地面积321.15公顷,一期用地约150.82公顷;校园总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约120万平方米,二期建设约100万平方米。
由市建筑工务署组织的中山大学深圳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建筑设计(Ⅰ、Ⅱ、Ⅲ标)集群研究工作坊评审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怀士堂召开,来自市建筑工务署、市规土委、中山大学、市公共艺术中心、规划建筑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设计师等共聚一堂,为中山大学深圳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建筑设计出谋划策。
记者了解到,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建设的范围为新陂头河(含新陂头河景观建设)以南、公常路以北的猪公山及周边区域,主要规划建设满足医、工、理、文四大学科群办学基本条件的基础设施。本次一期建设设计招标共分为三个标段,并通过设计工作坊的形式进行设计研究及入围单位筛选。
区别于以往的招标形式,工作坊是开展开放式设计研究、在设计招标模式上的一种创新。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工作提前,通过设计师与使用方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让设计师更充分地了解使用方的需求,为设计招标和今后规划设计探索最佳的方向。市建筑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设计招标通过工作坊平台进行资格预审,得到了中山大学校方及业界的认可,中大积极组织师生充分参与本次设计方案入围评审,力争使方案真正满足校园的最终使用主体学校师生的需求。
本次工作坊突出公众参与性,发动评审专家、校方代表和学生群体多方智慧,采取多维度共同参与投票与讨论,邀请了由国际知名学者马清运领衔的7人国内外知名专家评审组,以及由中山大学领导、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约300人)组成的校方评审组,通过投票分别评选出Ⅰ、Ⅱ、Ⅲ标段各10家入围单位。此次工作坊三个标段提交的概念性设计成果主要包括校园总体规划概念图、医学组团、生活组团等内容。
此外,记者了解到,中山大学现分为四大校区,分别是广州南校区(占地面积1.208平方公里)、广州北校区(占地面积0.20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面积3.571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面积0.989平方公里)。未来建设的中大深圳校区占地面积仅次于现有四大校区中的珠海校区,同时大于广州三大校区的面积总和。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主体工程力争2017年上半年动工建设,投入使用后,中大将形成广州、珠海和深圳三地五校园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