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伤心伤肺又伤脑
雾霾被称为健康的隐形杀手,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告诉记者,以前的大气污染主要是降尘,而现在的灰霾,实际上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假如灰霾中混杂着有害物质,就会对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破坏。
伤肺。雾霾天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这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北京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柯会星表示,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接触最频繁,且接触面积较大,数百种大气颗粒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并且大部分会被人体吸入。其次,雾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容易使得空气中病菌的活性增强,细颗粒物会带着细菌、病毒,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钟南山指出,北京地区每年肺癌增幅达2.42%,是所有肿瘤发病率增加最快的。其中朝阳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肺癌发病最高,这和地区污染程度相符,说明灰霾与肺癌发病率存在关联。
伤心脏。很多人都知道,雾霾天气对呼吸道疾病影响很大,殊不知,雾霾天气更伤心。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证明,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美国调查了2.5万名有心脏病或心脏不太好的人,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病人病死率会提高10%~27%。北大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徐成斌教授认为,心脏病患者在雾霾天会加重病情,如心衰病人呼吸困难或短促时,心衰会更严重。因此,雾霾天气时,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出最好戴上棉质口罩,外出归来要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伤血管。徐成斌表示,雾霾天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比如雾大的时候,水汽含量非常高,如果人们在户外活动和运动的话,汗液不容易排出,造成人们胸闷、血压升高。而且,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另外,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遇到雾霾天气,年老体弱和心血管疾病的人应该减少在室外的时间,在饮食方面要少吃刺激性食物。
伤皮肤。解放军304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杨清明表示,因为皮肤也有呼吸功能,在干净的空气里,皮肤会很舒适、滋润,但如果在一个很脏的环境里,皮肤会很不舒服。如果长期处在雾霾天气下,可以涂一些保护霜、隔离霜之类的东西,等下班之后再清洗掉。并且,勤洗脸也很有必要。
伤脑。雾霾不仅伤害器官,更在无形之中影响着神经系统。钟南山介绍,美国第65届老年医学会年会有个结论,空气中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人的脑功能就会衰老3年。
对儿童危害大
一、雾霾会危害儿童呼吸道健康。孩子的呼吸道相比成年人来说抵抗免疫力较低,雾霾中含的有害有毒物质一旦被孩子吸入,就会刺激他的呼吸道黏膜,引起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此外,伴随着今冬天气偏暖,各种细菌病毒异常活跃,伴随着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进入到肺中,也会诱发一些相关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感染以及过敏性疾病。
二、雾霾影响维D含量,增加患佝偻病的可能性。维生素D对儿童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它能促进钙的吸收,如果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佝偻病;维D还有利于儿童免疫系统成熟。晒太阳是儿童获取维生素D的一个主要方式,它能帮助皮肤中的物质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雾霾天气把太阳遮住了,孩子完全接触不到太阳光照,就会影响体内维D的正常含量。
三、雾霾会让儿童倦怠无力。雾霾天能影响孩子体内激素的水平,当某些能保持活力的激素分泌量减少时,家长会觉得孩子非常倦怠、无力、不活泼,甚至食欲不振等。
世界各国如何摆脱雾霾?
在英语中,雾霾一词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由烟和雾组合而成。1952年12月英国曾出现持续5天的大雾霾天气,主要原因是英国进入工业高速发展期后伦敦地区的工厂大量使用煤炭,排放的大量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英国
教训:1952年伦敦遭遇雾都劫难
随着19世纪上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英国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直线上升的煤炭消耗量。19世纪末,英国经常出现毒雾事件。而最为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52年12月5日至10日这6天当中。当时,伦敦许多市民感到呼吸困难、眼睛疼痛,并伴有咳嗽症状。医院接收的呼吸系统及眼部疾病患者数量激增。可怕的是这些病人当中有许多人并没有因为接受治疗而获得康复。据记载,6天当中伦敦市因空气污染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数达4000人。更为可怕的是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有近1万人因相关疾病失去生命,伤者更是不计其数。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毒雾事件。
经验:
伦敦成功摘掉雾都的帽子,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政府部门重视环境保护,以加大投入和加强立法方式不断改善和规范污染空气的生产、生活方式。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文件。该法案规定,伦敦市区内设定烟尘控制区,区内工厂不允许燃煤,以煤为燃料的电厂等企业必须搬离市区,市民也不准烧煤取暖。与此同时,政府加大投入改善燃煤质量,即便是在郊区的燃煤企业生产用煤也要达标,居民生活取暖改为统一采用天然气。
其次,英国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市民绿色出行。以伦敦市区的地铁系统为例,自1856年伦敦市首条地铁线开建至今,伦敦地铁站的数目已超过273个,站间距离平均为1.5公里,站与站之间步行可以方便到达。伦敦地铁线路总长达400公里,并且地铁线均延伸至市郊,住在郊区的居民乘坐地铁出行非常方便。这一方面鼓励伦敦百姓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另一方面提高了群众搬离市区居住的积极性,有效降低了市区人口密度,对空气污染物扩散非常有利。除此之外,自2003年开始,伦敦市对于私家车进入市中心征收拥堵税,停车要缴纳高昂的停车费,私家车还要加装尾气净化装置。今日伦敦美景另外,伦敦市扩大绿化面积,大力推行绿色能源。伦敦市面积为1500平方公里,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名副其实的寸土寸金,但伦敦市绿化率达到1/3,绿色植物对空气中污染物的吸收起到了显著作用。即便是在空气质量已经不错的今天,伦敦市仍然积极推进能源升级换代,近期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占到15%的份额,40%的电力来自绿色能源,温室气体排放要降低20%,石油需求降低7%。
美国
教训:1943年洛杉矶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是大量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份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直到20世纪70年代,洛杉矶市还被称为美国的烟雾城。
经验:
二战后,美国洛杉矶等多个城市曾相继陷入空气污染中,弥漫在空气中的污染物被称为杀人尘,使不少人罹患疾病甚至死亡。在采访过程中,美国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告诉记者,云开雾散需多管齐下,科学标准、立法保障、政府监督一个都不能少。
美国环保署在1997年7月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2006年对标准进行了完善实现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24小时监测,并在政府官网上公布当天PM2.5监控结果和次日的预报数据。民众还可以下载手机应用,随时查询自己所在地的空气总体状况(空气质量指数)、实时状况、PM2.5值和臭氧监测数据等。根据美国清洁空气法案,美环保署把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区分为不达标、达标、无法分类3种,PM2.5数据是其中最重要环境空气指标之一。此外,环保署还对臭氧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美国环保署已经针对发电站、汽车等微小颗粒物排放源发布了规范和指导,其中包括对公共汽车和轻型卡车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排放;对柴油发动机执行多层次的废气排放标准,要求发动机生产商制造符合先进排放控制标准的产品,从而使废气排放减少90%以上。美国公民可以对PM2.5的标准监控程序进行监督,根据公布的全年监测统计和日常监测数据,参与所在州的环保机构举行的公共听证会。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11月10日发表题为《中国雾霾:提高能源效率能阻止空气末日吗?》的文章,作者为克莱斯特兰杰。文章指出,在上世纪80年代,洛杉矶盆地的空气质量是美国最糟糕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数以百万计的私家车和四面环山对烟雾的阻隔效应。文章称,如今,通过实施严格的车辆尾气排放标准和强制性烟雾监测,洛杉矶的空气质量有了极大改善。洛杉矶的空气污染红色预警天数在1975年高达200天,到2010年已减少到只有3天,而该市私家车数量同期增加了近两倍。
日本
教训:
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同样也未能避免空气污染,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更是成为了世界环境污染最著名的八大公害。1955年以来,日本四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1961年全市工厂粉尘、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达13万吨。500米厚的烟雾中飘浮着多种有毒气体和有毒金属粉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大气污染公害事件受害人数骤然激增,特别是在东京。东京还出现了新增发病的患者,以及此前因某种原因未能受到认定的患者无法接受任何救济的严重事态。
经验:
日本环境省制定PM2.5标准与一场官司密不可分。633名1996年至2006年间东京大气污染公害受害者向日本政府、东京都政府、首都高速道路公团以及丰田汽车等8家汽车公司提起诉讼。2007年8月8日,原被告双方达成和解,要求政府就设定针对PM2.5环境标准进行讨论。日本环境省2009年9月9日公布了PM2.5环境标准,规定PM2.5的年平均值在15微克/立方米以下,日平均值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
日本环境省设有大气污染物质广域监视系统,对包括PM2.5在内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进行监测,将相关数据汇总分析通过网站24小时发布。日本2012年2月24日首次公布了PM2.5标准设定之后日本全国的测定结果(2010年度)。该结果显示,在日本全国46个测量局中有34个测量局的PM2.5年平均浓度超过环境省制定的标准。
东京大气污染诉讼案推动了地方政府对PM2.5的立法。2000年12月东京都制定相关条例,规定达不到PM2.5排放标准的柴油机汽车禁止在东京都内行驶。2002年12月首都圈7都县市首脑会议上决定加强合作,促使尽快安装减少PM2.5排放的过滤器装置,设置了柴油机汽车对策推进本部。如今,首都圈已经发展为9都县市蓝天网络组织,定期在高速公路入口及休息区进行相关检查。大多数的汽车企业在生产设计柴油机汽车的时候就加装过滤器,越来越多的旧车也开始安装过滤器。
德国
教训: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曾面临相对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尤其是以煤铁重工业著称的鲁尔区。经过数十年持之以恒的治理,德国已经基本解决这一问题。
经验:
大力发展新能源车用技术手段限制排放
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采用政策监督管理解决问题,德国人更愿意研发技术,从工业产品入手,解决污染。德国联邦政府积极促进能源转型,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如今市场上常见的新能源车多来自德国技术。并开展跨国合作。当然政策法规也不可少,德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主要有三大战略:首先是制定空气质量标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污染防治方案;其次是用技术等手段限制污染物排放,包括关停污染源;三是完善监管机制,针对具体污染物给出排放上限。与此同时,德国联邦政府还积极促进能源转型,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制定长短期减排措施
德国联邦环境局发言人介绍,如果空气出现严重污染,须立即采取行动。首先,对某类车辆实施禁行,或者在污染严重区域禁止所有车辆行驶。第二,就是要限制或关停大型锅炉和工业设备。此外,关闭城市内的建筑工地也有助缓解污染。在火炉中燃烧木头、焚烧垃圾等行为一定要注意避免。
除上述短期解决措施外,若想尽快减少雾霾天气带来的污染,城市内还需一些长期措施,以提高空气质量。
意大利
教训:
米兰在西欧地区属于污染较严重地区,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采取治理措施以来,米兰空气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苯、二氧化氮、总粉尘等污染物浓度都显著下降。目前车辆尾气排放以及扬尘是米兰空气污染主要源头,也是当前治理的主要着力方向。经验:为多争取一片蓝天,米兰市政府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其重点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和集中供暖。
经验:
米兰地处意大利波河平原腹地,人口密集,周围工业及农业生产活动频繁。此外,米兰上空类似厚毯子的逆温层厚度达300米,更加不利于烟雾的消散。因此早在十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曾把米兰列为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之一。
在米兰,差不多两个人就拥有一辆汽车。为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当地政府在市中心增设交通管控区,加收交通拥堵费,以抑制车辆进城需求。据统计,这项政策实施后管控区内车辆减少了30%,外围地区车辆使用量也减少了7%,市区碳排放量也大幅下降。
另外,米兰市政府还通过每年数次的周日无车日活动,积极引导民众使用公共交通设施,帮助市民培养治理污染人人有责的意识。
取暖方面,米兰市则增加集中供暖面积。当局还定期检查供暖设备能耗使用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能效。
赞(0)
踩(0)
免责声明:本篇资讯属于广告宣传,广告内容来自企业投稿发布,与深圳之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