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深圳治水行动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2016就要过完了,深圳治水提质初见成效,深圳湾水质得以改善。
深圳湾水质已有很大改善了。上周我还在大沙河口附近,看到十几只黑脸琵鹭,这可是十分珍稀的候鸟呀。来自深圳绿源环保协会的王黄,每隔两三天就会去深圳湾溜达,这习惯一坚持就是好多年。对于深圳湾一点一滴的变化,他很有发言权。
深圳湾大沙河河口成群的水鸭在水里嬉戏。深圳商报记者董思摄
湛蓝的天空一直是生活在深圳的市民引以为傲的,可水环境却是深圳环境的突出问题,也是城市管理治理的薄弱环节。
为了让市民尽快看到治水效果,一年初见成效,深圳治水提质工作计划立下了军令状。据市水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已实现一年初见成效的治水目标。全市15条主要河流中有11条水质改善,五大河流中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坪山河全河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9.8%、28%、4.9%、10.4%。特别是深圳河湾水生态环境恢复吸引黑脸琵鹭回归栖息,治理成效有目共睹。根据市环保部门监测数据,全市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中16条(段)初步实现不黑不臭。
今年是深圳城市管理治理年,年初本报推出聚焦城市管理治理年之治水记者徒步看治水大型深度报道。近日,深圳商报记者再次徒步看治水,力求以客观的调查采访来展现近一年来全市治水新变化。
深圳湾:
所有排污口年前完成整治
连日来,深圳湾大沙河河口湛蓝的天空常见白鹭飞过,成群的水鸭在水里嬉戏。不远处的深圳湾公园天桥上,结伴的市民有的骑车,有的跑步,有的拍照。在南山科技园上班的小邹,最近三个月几乎每天都会在附近跑步。谈及深圳湾的水环境,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记者:要是河水又黑又臭,谁还愿意每天来跑步啊。
来自东北的王女士,这个月带着孩子到深圳来旅游。看到眼前的深圳湾,立马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天蓝水美,环境真好!
还记得一年多前,大沙河河口一带臭气熏天,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污水横流,前来跑步的市民总是掩鼻而过。海风会将这股臭味吹向周围几公里。附近居民常常抱怨:离老远就能闻到臭味。
时隔一年,记者再次回到大沙河河口水闸,看到这里的变化真不小。曾经的排污口如今再也看不到污水流出,每天排入深圳湾的大约5.5万方污水,已实现全部拦截。河水呈现水绿色,与年初的臭味相比已明显减轻。站在水闸上游靠近南山科技园一带,基本闻不到臭味。
据市水务局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深圳湾已整治排污口15个,剩下的海斯比排污口将在年前完成截污。大沙河中下游段整治、后海河水质改善工程已完成,小沙河综合整治正开展前期。
另外,福田污水处理厂今年3月建成投产,增加处理能力40万吨/日,减轻了南山厂压力。深圳河湾截排二期7月已通水,解决了后海南片区6万吨/日污水的出路问题。同时,现在正在开展深圳河清淤EPC项目及深圳湾底泥治理技术实验。
2017年底,深圳河湾将全面完成片区排水管网正本清源和南山、罗芳、蛇口等3座污水厂提标改造,研究采用生物生态新技术治理湾区污染底泥,进一步提升湾区水质。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