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网约车交通案 好资讯

法律法规网 花火
法律法规网 好资讯  法律法规网 2016-12-06 10:34:01

导语:全国首例网约车交通案网约车平台需承担侵权责任!现在就是在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网约车接单运营中发生事故,司机符合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形,应由滴滴公司等平台承担侵权责任。

全国首例网约车交通案网约车平台需承担侵权责任

现在就是在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网约车接单运营中发生事故,司机符合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形,应由滴滴公司等平台承担侵权责任。

再结合《侵权责任法》第六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专车、快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伤害的责任划分和承担顺序可明确为:交强险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滴滴公司等专车平台承担,如乘客在致人损害中有过错,需承担与其过错程度相当的赔偿责任。

长时间游走于灰色地带的网约车平台,如今可能要还债了。近日,北京市海淀法院宣判首起网约车交通案件。该案系一辆登记注册为滴滴平台网约车的私家车在运营过程中,因乘客开车门与他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受伤、车辆损坏,从而引发的损害赔偿案件。北京海淀法院一审判决认定,在交强险承担先行赔付责任之后,乘客颜某与滴滴出行公司对超出交强险部分的路人损失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在这起案件判罚之前,网约车平台在相关交通肇事伤人事故中的责任,一直广为争议。此前案件中,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平台向来辩称,自身仅是一个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平台,平台方在网上将用户的用车需求提供给运营方,撮合两方的交易,故不应承担任何责任。但海淀法院的判决结果,则打了网约车平台的脸。在网络约车交易中,滴滴公司等平台所承担的,不是简单的信息撮合,而是承运服务。专车、快车司机及车辆,系受平台指派任务,去履行平台与乘客搭乘客运合同。12月5日,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那么,接单运营中发生事故,司机符合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形,应由滴滴公司等平台承担侵权责任。

悬顶之剑

随着全国首例网约车交通案件一审审结,过去几年一直悬在网约车平台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坠了下来。本次案件事故发生于2016年6月17日,当日滴滴快车司机廖某驾驶小客车在拥堵停驰路段上,车内乘客颜某开启右后车门时不慎将刚好经过的自行车行驶人秦某撞伤,造成人身及财产伤害。此后,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定,滴滴快车司机廖某应付全部责任。

然而,对于路人秦某损失的赔付,各方并没有达成一致,关于滴滴平台是否担责也成为焦点之一。根据庭审信息显示,交强险及商业险保险公司均以投保车辆改变使用性质为由,设限或拒绝承担赔偿责任。滴滴公司认为,该涉事车辆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保险公司应在其承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乘车人颜某则认为,廖某作为驾驶人应当尽到安全注意义务并对其进行提示,且滴滴出行平台作为承运人,应就客运合同履行期间发生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最终海淀法院一审认定,由于未在安全停靠地点开车门下车导致事故,乘客颜某和司机廖某应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考虑到廖某系接受滴滴出行平台指派,履行滴滴出行平台与乘客的客运合同,廖某属于提供劳务一方,滴滴出行平台作为接受廖某劳务的一方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因此,在保险公司在交强险承担先行赔付责任之后,乘客颜某与滴滴出行公司对超出交强险部分的路人损失,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从交易撮合到任务指派,滴滴公司等专车、快车平台在网络约车中的角色定位变化,也就明确了平台公司在各类致人伤害案件中的赔偿责任。李俊慧指出,本次案件判罚的参考意义,正是回归网约车平台的本质。在李俊慧看来,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网约车接单运营中发生事故,司机符合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形,应由滴滴公司等平台承担侵权责任。再结合《侵权责任法》第六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专车、快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伤害的责任划分和承担顺序可明确为:交强险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滴滴公司等专车平台承担,如乘客在致人损害中有过错,需承担与其过错程度相当的赔偿责任。

或解存量纠纷

本次案件的判罚,属于网约车过渡期间的裁判方法。12月5日,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他看来,本次判罚将对网约车相关存量案件具备一定指导性。事实上,网约车存量案件数量也颇为可观。近年来,随着网约车平台的不断发展,相应事故也接续发生,其中不仅包括深圳女教师遇害、海口司机开车自渎等严重刑事暴力事件,更包括大量普通的交通事故。根据公开数据,仅深圳一市,2016年4月便接到涉及网约车的警情439起。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该市网约车事故率高于私家车,59%的网约车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责,发生43宗死亡事故。

尽管今年11月开始实施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在很大程度上明确了平台角色,即规定平台公司承担承运人责任,应当保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权益。但是,在网约车新政实施前以及滴滴、优步、易到及神州等专车平台取得合法资质前,各类网约车交通肇事存量案件又该如何赔偿呢?这个问题在本次判罚结束后,或将有了一个答案。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曾报道,一位滴滴拼车用户年初时乘车遭遇车祸,造成盆骨骨折、膀胱破裂,自行花费5万多元进行开腹手术等治疗。发生事故之后3个月内,我仅收到滴滴公司的一封邮件,关于谁负责、如何负责,我并不清楚。如今,已将近一年过去,这件事仍未解决,滴滴也不再与我有任何联系。该用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上个月我已就此起诉,但对于判罚结果依旧茫然。本次网约车首案判罚结果的出台,则给我以极大的信心。

李俊慧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顺风车与拼车情形,由于平台抽成比例不同,在承运人身份上仍待商酌。但无论如何,李俊慧强调,本次全国首例网约车交通案件的判决思路仍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各地法院可参考其判决思路和理由,妥善解决各地已经发生类似案件。

网约车作弊现象

2016年9月23日,经初步核实,全国已有3万余名司机购买、使用该作弊软件,造成该约车公司6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不少车主是通过网络QQ群购买了一种名为升级网约车软件或触屏精灵的作弊器软件,使用这种软件对该网约车公司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干扰,从而对派发的行车请求进行拒单和挑单。

此类作弊软件是一个APP,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就是在司机手机上同时打开网约车的APP以及作弊的APP,一旦两个软件对接,司机就可以更改各种数据,包括里程、计费等等。

2015年网约车平台给司机的补贴在高峰期高达双倍,其余时间的补贴也达到1.5倍。为了能拿到这些高额的补贴,一位网约车司机花费数万元购买了众多的设备,注册了几十个网约车账号,并开通多个信用卡账号,利用作弊软件,虚构行程里程,把自己虚拟的乘客端的账户钱支付到自己注册的司机端的账号里面,加上网约车平台的高额补贴,在不到6个月时间里,竟然获得了高达上百万元的收益。

网约车制度规则

北京

北京网约车新政正式征求意见,对于车辆和人员有了明确限制,须为京人京车。

网约车车辆应符合载客运输服务的基本条件。须是本市车辆号牌的5座三厢小客车或7座乘用车,车身张贴网约车专用标识。车辆经营权期限自车辆注册登记之日起最长不超过8年(或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车辆经营权不得擅自转让。网约车驾驶员应符合网约车驾驶员资质条件。须为本市户籍、取得本市核发的驾驶证件,年龄男60岁、女55岁以下,身体健康,申请之日前1年内无驾驶机动车发生5次以上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未被列入出租汽车严重违法信息库等。申请接入网约车平台的个人及名下车辆,必须取得网约车驾驶员和车辆资质,且名下没有其他的巡游车和网约车,并驾驶自有车辆提供网约车服务。网约车通过网络预约方式提供运营服务,不得巡游揽客。

上海

上海10月9日发布网约车新规草案,增设以下条件:

①网约车应在沪注册登记;

②车辆应通过环保和安全性检测,投保相关保险;

③车辆轴距应达标:燃油车辆达2700毫米以上,新能源车辆应达2650毫米以上;

④网约车驾驶员应有沪籍和驾驶证。

天津

2016年10月9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发布《天津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应具有本市户籍,取得本市核发的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

征求意见稿表示,拟在本市从事网约车经营的驾驶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本市户籍;

(二)男60周岁以下,女55周岁以下;

(三)取得本市核发的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

(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五)无交通肇事、危险驾驶、暴力犯罪记录,无吸毒和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

(六)身体健康;

(七)经指定考试机构考试合格;

(八)5年内没有被吊销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记录;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征求意见稿表示,拟在本市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市公安机关登记的7座及以下乘用车,且在车辆检验有效期内,没有未处理完毕的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记录;

(二)车辆使用性质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

(三)符合本市实施的最新机动车排放标准,且车辆初次注册日期至申请网约车经营时未满2年;

(四)采用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车辆,排量不小于2.0升,采用增压发动机的车辆,排量不小于1.8升,轴距2700毫米以上;新能源车辆轴距2650毫米以上,续航里程250千米以上;

(五)安装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的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以及具备固态存储、无线传输、车内外影像监控功能的行车记录装置;

(六)车辆技术性能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要求;

(七)应当在指定位置设置电子运输证;

(八)车辆属个人所有的,车辆所有人应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且名下没有登记的其他巡游车或网约车;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杭州

杭州也于2016年10月9日发布了网约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网约车驾驶员、牌照、车辆档次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要求驾驶员为本市户籍或在本市取得《浙江省居住证》6个月以上。

《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网约车驾驶员还应满足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等条件。

杭州网约车管理细则还对车辆牌照和档次作出了细致规定。要求是在本市注册登记的车辆,并且燃油车车辆轴距达到2700毫米以上或者车辆购置的计税价格在12万元以上,新能源车车辆轴距达到2600毫米以上或者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达到250千米以上。

此外,杭州还规定网约车车辆使用年限不超过5年,行驶里程不超过60万公里。该细则自2016年11月1日起试行,试行期一年。

热点 / Hot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