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6年双11即将到来,各大电商早已打响了价格战、促销战。不过,消费者在享受血拼快感的同时,别忘了做好消费攻略。近日,深圳发布双11消费指南:五大剁手攻略助你理性消费。
持续多年的双11购物狂欢节,不仅让网购一族过足了买买买的瘾,也有力拉动了国内消费,促进经济转型。
记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消费权益保护处(以下简称消保处)了解到,历年来双11促销大战中都会出现商品以次充好、价格欺诈、快递变慢递等问题。市场监管局提前发布双11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冷静购物,做到科学消费、理性消费。
理性面对各种优惠促销
畅享购物狂欢
随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转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消费观念,成就了双11这一电商销售狂欢节。据统计,2015双11全球狂欢节最终成交额定为912亿元,在活跃交易省份排名中广东位居榜首。今年的双11消费热潮已经开启,以今年京东推出的的超级秒杀日为例,全天累计售出商品件数达去年同期的10倍。
今日特惠特价秒杀打开购物网站映入眼帘的大都是这些诱人字眼,但是这些真的是物有所值、真实宣传吗?在各种促销手段中,这可能是某些商家故意推出的带有误导性广告,但是仍有不少消费者无意辨别,直接下单,因为贪便宜买回鸡肋或次品,造成二次浪费。
呼吁网购平台加强监督
曝光失信行为
目前,不少剁手党已经开始磨拳擦掌,为了避免盲目购物吃亏,市场监管局消保处未雨绸缪,提前为消费者制作消费攻略,借消费者一双慧眼,做到理性选择,科学消费。
市场监管局消保处梳理历年来双11的消费投诉,发现消费投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商家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虚假宣传、虚假折扣;其二,不法商家利用虚假客服来电、钓鱼网站等骗取网络账号、银行账户和密码等信息,进而盗取钱款;其三,一些快递服务不到位,货品运输出现问题推卸责任。
因此,消保处除了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外,还特别呼吁网购平台按规定推行网络经营者身份标识制度,完善网店实名制和交易信用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交易规则和检查监控制度,防范部分经营者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网购狂欢季到来,网购平台也要加大对商家促销活动的检查监控力度,加强商品信息审查力度,及时清理整顿存在虚假销售、虚假好评的网店,并在网站平台进行曝光提醒。如果发生信息泄露、丢失事件,应当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便利,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承担赔偿消费者损失的应有责任。
双11网购攻略
NO1
质量
网购商品质量与描述不符
问题:产品质量是消费的第一要素,相比实体店,售假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其中数码产品、衣服鞋包是消费热门商品,也成为了商家趁机售假的重灾区。不少消费发现,网购时全凭图片、广告软文识别商品信息,但是购买到的产品往往与之不相符合,甚至大相径庭。
提醒:切勿轻信低于市场常规价格的商品
1.切勿轻信低于市场常规价格的商品,购买之前仔细看产品说明,确定产品质量、材质等重要信息,了解活动承诺、退换货流程以及售后处理。
2.对售后附加条件要予以更多关注,成功抢购超低价商品后,避免陷入附加条件中快递费要几十元,或者秒杀商品不实行三包等消费陷阱。
3.拒绝购买不支持七日无理由退货定金恕不退还等不合理条款的商品。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