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尝试激发社会治理活力助推罗湖振兴发展 好资讯

法律法规网 资慧
法律法规网 好资讯  法律法规网 2016-11-07 16:38:17

近来,振兴一词在罗湖全区上下成为高频词。日前举行的罗湖区七届一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贺海涛在报告里鲜明地提出了全面推进罗湖振兴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先锋城区的奋斗目标,吹响了全面推进罗湖振兴发展的号角,对罗湖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和谐罗湖,是罗湖振兴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罗湖区社工委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完善社区多元融合治理机制、加强居民议事会规范化建设、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连续推出了党政社群共治、社区居民议事、民生微实事等多项举措以及社会创新空间、公益慈善项目对接计划、社区创新实验室等一系列创新尝试,不仅为社会各界所瞩目,也为辖区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拓宽了渠道,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罗湖振兴的新起点上,罗湖区社工委还将进一步激发老城区社会治理新活力、探索老城区社会治理新路径,为罗湖振兴发展、再次腾飞添砖加瓦,发挥应有的作用。

亮点1

打造罗湖社会建设创新之源

社会创新空间深耕罗湖一周年

今年6月,首届群学评估学术论坛在罗湖社会创新空间举办圆桌子论坛,并将罗湖创新空间作为参与式案例,共同探讨政府购买服务评估模式这一课题。

正如其名,创新空间一直秉承着在罗湖社会建设领域不断创新的使命。该空间运营一年多来,罗湖区社工委依托空间推动各种大大小小的社会创新项目,同时也为空间发展模式不断注入创新的血液。

建立一源头四平台服务模式

罗湖社会创新空间位于文华花园文富楼裙楼4楼,面积约1000平米,环境清新明亮,是由罗湖区政府出资,区社工委主导建设的一处社会组织孵化器。

从去年7月至今,罗湖社会创新空间通过开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推介、基金会圆桌会议以及大爱罗湖公益慈善项目对接计划等多项活动,有效搭建起社会组织与政府、爱心企业、基金会、社会公众及基层社区资源匹配的平台,同时也积极促进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推动社会组织与社区协同发展。

计划3年左右,在这里搭建起一源头四平台的服务模式,将创新空间建设成为罗湖社会创新之源和社会创业支持服务平台、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养成平台、社会组织服务示范平台、社会公益资源对接平台。罗湖区社工委有关负责人展望,未来,不同行业背景和领域的组织或个人,都可以汇聚到这里碰撞思想,为社会民生和需求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为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罗湖社会创新空间首期共入驻21家社会组织,其中示范型组织3家、培育型组织18家。空间实行会员制管理制度,向不同的会员类型开放办公空间,功能空间。

引入参与式评估显成效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在首届群学论坛上,有关专家认为,罗湖社会创新空间的设立,至少实现了两个创新:一是运营模式的创新。区社工委通过招投标面向社会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承接空间运营,确保空间的专业化运作。

二是评估模式的创新。据介绍,罗湖社会创新空间采用购买服务模式运营,区社工委作为政府部门和购买服务的甲方,必须及时而精准地掌握运营成效和购买服务项目的履约成效,及时解决各种问题。而如何评估这项创新的成效,本身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没有先例借鉴和缺少专业技术力量的情况下,区社工委邀请到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周林刚团队鼎力支持,对罗湖创新空间的运营成效开展参与式评估。

经过半年多实践,参与式评估成效尽显既建立起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又把供给服务直接与社会效益挂钩,检验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成效。评估不仅呈现了结果,更引导了过程。在参与式评估过程中,不论是购买服务方的政府部门、提供服务方的社会组织,还是享受服务的社会组织,各方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空间运营的不足,及时修正和提升。可以说,这也是一次社会工作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截至目前,创新空间对入驻21家组织进行差异化培育,为其中15家提供了24万元种子资金;举办各式培训、座谈会、交流会活动超过350场,总服务突破7000人次;为15个公益项目对接企业爱心资源160万;接待各地参访25次、参访总人次接近300人次。成绩背后,参与式评估功不可没。这无疑也将极大地推动罗湖本土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进一步营造罗湖良好公益慈善生态。

亮点2

结合党政社群共治培养议事主持人

民生微实事为罗湖人民增福祉

今年5月至6月,罗湖区社工委组织十个街道开展了2016年度党政社群社区共治(民生微实事工程类自选项目)问政会,共有119个项目参加问政,95个入围。共申请共治资金1308.9万元,自筹资金21.19万元,整体效果良好。

3月23日,罗湖区政府颁布了《深圳市罗湖区全面推广实施民生微实事工作方案》。根据方案,2016年党政社群社区共治项目将作为罗湖区民生微实事工程类自选项目的决议程序。凡属于社区安全防范类、社区环境整治类、社区文体设施类三大类(含20小类)项目范围,居民均可通过问需平台,将提案经由共治项目流程变为可能实施的共治项目。

共治问政在罗湖区有坚实基础。据了解,在之前的共治项目开展中,问需只作为共治项目中问计、问政、问效之前的一个阶段。而调整之后,问需将贯穿于整个阶段。从3月至6月底,罗湖党政社群共治活动网络平台共收到有效建议案近5000份。

开展民生微实事工作,是完善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提升群众服务的有效途径。区委书记贺海涛表示,罗湖将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推广实施民生微实事的初衷和目的,结合罗湖区党政社群共治和社区改革,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开创基层服务新模式,努力实现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确保民生事项无欠账。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罗湖十街道共治问政会主持人全部由本土培养,从主持人库中随机挑选。主持人库进行分级设置,并设立淘汰机制。每个街道都不能选择本街道的主持人,以便在主持过程中保持中立、客观。区社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区社工委于每场问政会现场发放的评价表显示,在十个街道议事代表对主持人的综合评价中,优比例达60%以上的主持人有6人次,而良以上比例达80%以上的有8人次。

亮点3

打造社区发展智库深挖社区治理英雄

新秀社区创新实验室运营良好

罗湖区是深圳的最早建成区,而新秀社区则是罗湖最早建成的住宅小区之一。这里低保户多、残疾人多、工程兵多,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

今年5月29日,罗湖区社工委筹备已久的新秀社区创新实验室正式启动运营。这是一次社区治理新型试验,成效好的能在社区层面复制和推广。罗湖区社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整合学界业界资源提供指导

新秀社区创新实验室负责人韩茵研来自广州807创新空间。据悉,罗湖区聘请了807创新空间、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广州公益慈善书院等多个专业团队作为外脑,具体实施社区创新实验室项目,并将整合学界、业界的专家和组织为该项目提供指导和扶助。

试验为期一年,将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通过807图书馆和社区教育课程将居民从家里吸引出来;其次是组建社区英雄圈,由专业人员对居民进行开放空间技术培训;最终引导团队直面社区难题,合力寻求解决之道,从而将社区创新实验室打造成社区发展的智库。

目前该项目处于试验第一阶段,进展顺利,一批有能力、也乐于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涌现出来,将成为担纲社区自治的种子选手。韩茵研介绍,与此前居民议事会不同,创新实验室推崇的开放空间技术不需要选举代表,也无需遵循罗伯特议事规则,所有居民都可以对社区建设发表意见。

让社区居民走出来参与公共事务

如何让居民走出来表达想法,主动参与社区事务?807图书馆就像一个桥头堡。今年5月,807图书馆新秀馆与实验室同步开馆,广州公益慈善书院旗下的益加益童课也正式进驻,16名孩子、7名家长与老师一起度过了愉快时光。

通过举办亲子活动,我们和家长以及家长之间都能互相认识,形成可以担负社区事务的群体。韩茵研表示,益加益童课已经受到社区家长的认可。接下来,实验室计划将807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也交给家长,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挖掘社区资源,找出社区人才。

在社会管理方面,过去的模式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区负责、居民响应,罗湖现在倡导的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参与式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区社工委希望通过创新实验室平台和系列项目,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文化素养、丰富社区居民的小区生活、培育社区骨干,并让社区居民之间建立起信任、鼓励、互助的关系,带动建立社区自治组织和基层共治社区。

亮点4

启动首届公益慈善项目对接计划

大爱罗湖迈入慈善2.0时代

去年9月,备受关注的大爱罗湖首届公益慈善项目企+社对接仪式举行,15个项目与8家爱心企业(人士)在活动中配对成功,获得约160万元的项目资助资金。这标志着罗湖大踏步从逢年过节送上柴米油盐的慈善1.0模式迈入2.0时代。

据介绍,对接计划由罗湖区社工委、区民政局和区慈善会联合主办,以大爱罗湖爱心企业资源为基础,依托罗湖社会创新空间,参照慈展会模式,在深圳范围率先以公益创投为突破口,搭建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社会公众与基层社区资源匹配的平台。

对接计划包括项目征集、项目评审、实地考察、项目对接会以及项目实施等阶段,全程委托第三方机构具体实施。95家社会组织的124个公益项目历经多个环节筛选,最终有22个进入企+社对接会,涵盖了青少年服务、救助帮困、环境保护等等类型,项目组织者来自上海、广州及深圳多地。

这其实是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一次相亲。社会组织说服企业亮灯,而一旦有多个企业亮灯,社会组织则有了反选的权利。如果遇到社会组织无法配对成功,那就需要检讨和努力了。对接会的主持人、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胡小军表示,罗湖的这次尝试实战性极强,希望罗湖能借此走出现代公益的深圳模式。这样的对接能很好撬动社会资源,让社会组织快速多元成长,让点对点的传统慈善模式向更专业、更有组织、更有规模的现代公益模式进化。

据悉,对接计划运行一年多以来,项目总体进展良好、有序推进。期间,主办方还组织策划了青春营地亲子成长营、罗湖区来深流动儿童关爱项目、暖阳计划关爱来深长者服务项目等多个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典型社会组织

守望妈妈合唱团:

为自己为孩子放声歌唱

在去年的大爱罗湖首届公益慈善项目企+社对接会中,守望妈妈合唱团项目在第一轮配对中就被两家企业选中。

第一批入驻罗湖社会创新空间后,我们发展得更快,目前已经有了700多个会员家庭。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碍者家庭关爱协会项目专员张莉萍介绍说,该协会每月两次组织早餐日活动,让心智障碍者家庭的爸爸妈妈聚在一起互相鼓励,也会为他们提供一些心理疏导。守望妈妈合唱团则是该协会的一个重要项目,成员均为心智障碍者的妈妈,成员超过100人。

张莉萍表示,守望妈妈合唱团是一个创新的模式,让家长通过积极、健康、活泼的形式建立互助平台,让家庭不因一个特殊的孩子而失去欢乐。同时,也让公众更加走近心智障碍群体,认识他们的特殊需要和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

为社会组织成长积极探索

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的前身为深圳山地救援队,由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于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时自发发起,是一支全部成员均为志愿者的民间专业救援队和获得5A认证的社会组织。

该联合会办公室负责人杨传奇表示,创新空间帮他们解决了许多日常琐事,使他们能专心投入社会组织的工作。首先是解决了场地。以前我们只有一个小办公室,现在在创新空间,培训和会议场地都有了,会员之间的联系更便捷了。杨传奇表示,罗湖区社工委解决了许多原本需要社会组织分神去解决的问题,此外还搭建起了社会组织与企业之间、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平台,对其今后的发展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热点 / Hot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