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青年公益人发展报告出炉 好资讯

法律法规网 小柯
法律法规网 好资讯  法律法规网 2016-10-28 15:34:56

由光合春田社会组织联合发展中心历时一年多完成的罗湖青年公益人发展报告日前正式出炉。报告指出,青年人已逐渐成为公益事业的主力军,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机构的表现,甚至整个公益行业的发展。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罗湖绝大部分青年公益人对现有工作表示满意,但不少青年公益人对行业前景缺乏信心。

年龄 40岁以下占82.7%

根据《中国公益行业人才发展现状调查报告(2014年)》,公益界从业者以中青年为主,31至40岁的比例最高,年龄在40岁以下的高达82.7%。这个群体作为公益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公益人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而这群人由于其所在的人生阶段和所处行业的发展阶段,相继进入了三明治的夹层状态,在家庭、事业和理想中徘徊。

作为罗湖区的公益支持组织,我们认为青年员工是公益组织极为重要的财产,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机构的表现,甚至整个公益行业的发展。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在2015年决定开展一次针对罗湖区青年公益人发展情况的研究,并以青年公益人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和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光合春田社会组织联合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研究自2015年6月启动,近日完成报告。在此期间,光合春田共完成了19个个案访谈,回收96份有效问卷。

薪酬 集中在3001-5000元/月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罗湖区的青年公益人,均满足四个条件:年龄在22到35岁之间;公益组织从业人员;所服务的公益组织在罗湖区内开展业务;全职从事于公益行业的时间超过1年。

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青年公益人中,男性占24%,女性占76%,学历水平普遍比较高,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占86%。过往从业经历以公益组织为主。曾在其他公益组织任职的占总数的64%,曾在企业任职的占24%,曾在事业单位任职的占11%,曾在政府部门、媒体和其他部门任职的分别占6%、5%、7%。

薪酬福利方面,接受问卷调查的青年公益人薪酬水平集中在3001-5000元/月,占总数的66%;超过九成的受调查者薪资低于2015年深圳职工人均收入水平。

数据登记社会组织553家

截至2015年8月31日,罗湖区民政局登记和备案社会组织共1318家,其中登记社会组织553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14个。在2015年的罗湖区社会组织综合情况研究中,光合春田发现罗湖区社会组织人才缺乏、人员流动性大、人才招募难,且多数全职人员身兼多岗位职责,但薪酬福利普遍偏低,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支持也不多,这都一定程度上导致罗湖区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对行业前景缺乏信心。

 困难公益行业发展状况影响满意度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绝大部分青年公益人对现有的工作表示满意。而影响青年公益人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个人成长机会、自我价值实现、薪酬福利待遇、机构价值认同感、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等几个方面。

青年公益人在工作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是:薪酬待遇低、缺乏晋升机会和上升空间、社会认同低、工作挑战大/工作太累。

公益行业的发展状况也极大地影响着青年公益人的工作满意度。在访谈中,多位青年公益人提到公益机构由于规模较小,岗位有限,他们在机构中的晋升空间较小;而且公益机构岗位职能的设置较为单一,为员工提供能力发展的支持有限,造成青年公益人的能力提升也有限。公益行业发展经验累积有限,行业资源分散且缺乏合作交流,这都可能会影响青年公益人的工作效能感。缺乏有效和充足的支持网络使得他们觉得自己好像在孤军奋战,也进一步影响机构愿景的达成和青年公益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监管政策不统一消耗运作效率

报告指出,政府政策在对公益行业的监管方面,政府各部门缺乏统一制定且明确的规则和指引,这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公益行业的运作效率。报告认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指标的设定有可能与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产生偏离,无法真正解决基层社区所面临的问题。这影响着青年公益人的工作体验和满意度,限制了他们专业能力的发挥,降低了他们在专业服务中的自主性,而与此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服务效果,以及他们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报告同时强调,政府在对社会组织的监管过程中除了利用促进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手段,如果也能关注软性要素,建立对青年公益人专业性以及其服务伦理的认可和尊重,将有助于提高青年公益人的效能感。

公众认知社会认同低

公众认知社会认同低是青年公益人在公益行业中所面临的第三大困难。社会公众缺乏对公益行业的正确认知一方面限制了公益行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公益行业的从业者较难获得社会层面上的更广泛的认可。这无论对于青年公益人的发展,还是对于公益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社会公众对公益的认知缺乏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大部分公众会将公益等同于免费,这种观念束缚了公益行业争取资源的能力,影响青年公益人在行业中可获得的支持;二是大部分公众对于公益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性缺乏认知,对公益行业从业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以及他们的职业身份缺乏理解和尊重;三是公众对社会组织的工作手法和理念缺乏理解,简单地将公益视作帮助有需要的人群,而忽略了公益行业对于社会议题的整体关注,无法正确地认识到青年公益人的工作价值,影响着青年公益人的自我价值实现。

热点 / Hot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