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执行董事会一致同意将1999年6月30日定为销毁全部残存的天花病毒的日期。虽然销毁天花病毒的日期一推再推,但有一点毫无疑问,这一长期折磨人类的病毒杀手被牢牢地锁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实验室里,由它从前的受害者人类,决定它的存留。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认为,此举意味着,人类已俨然成为生物和非生物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然而,也许,并没有这么乐观,尤其是面对癌症等人类自身的疾病时,人类的能力还有限,远谈不上掌控。
北京时间9月22日凌晨,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及妻子普莉希拉陈宣布,未来10年他们将通过成立的实体公司ChanZuckerbergInitiative向社会资助30亿美元(约200亿元人民币),用于帮助人类治疗和管控所有疾病。
如果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和专家们聚在一起,有可能在本世纪末之前治愈所有人类面临的疾病。扎克伯格说。面对疾病,全人类的立场是一致的。这场战争,没有种族和疆域以及身份的界限,深圳也在其中。
广大的医务工作者、科学家、专家,各级医疗机构,政府职能部门,还有医疗行业企业,都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参战方,他们的协作效率,决定了深圳人的健康水平。
健康深圳将带领关心此领域问题的读者深入到医疗、医改、研究、生产的一线,给您第一手的资讯。科学理性是我们的第一原则。在海量资讯的时代,我们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去获取这些信息,它的含金量必须对得起读者的时间。吕冰冰
在门诊现场观摩了几天博戈里教授给患者接诊看病之后,罗湖高薪引进的全科医生专家、东门社康主任尹朝霞教授觉得,医生们急需提高的一项技能是:如何与患者愉快地聊天。
从问诊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对患者的同理心是发自骨髓的,也非常有沟通技巧,一个问题就能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我们自叹不如。
建立关系(让患者信赖)、诊断病情、健康管理,这是澳大利亚全科医生提供给患者的服务。一个专业人士(医生)和非专业人士(病患)之间,在以人为本的同理心驱动之下,信任是容易建立的。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也许是医生职责的最好诠释。在社区,全科医生担负的责任并不只是治好病,而是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
10月21日,台风海马登陆深圳,狂风暴雨袭城,家住罗湖区的陆女士(化名)仍风雨无阻地赶到东门社康中心,只为了能跟洋医生GrantBlashki有次面对面的交流,解决困扰她多年的睡眠问题。
让陆女士没有想到的是,近1个小时的时间,洋医生不仅分析了她睡眠不好的原因,还教给她很多预防心脏病和高血压的健康知识,她觉得不虚此行。
GrantBlashki是澳大利亚一名全科医生,墨尔本大学纳塞尔全球健康研究所副教授,在澳大利亚有自己的私人全科诊所。不过,他更喜欢别人称呼他的中文名博戈理,意为一个广博地探索道理的人。与博戈理一起坐诊的还有蒙纳仕大学高级研究员杨辉教授,两人组成一个全科医生团队。
2015年8月,罗湖区启动系统医改。罗湖医改的一个核心思路就是更有效率和更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使基层更强、专科更专。其中,全科医生成为罗湖医改棋盘中重要的落子之一。为了提高社康中心全科医生的水平,去年底,罗湖开出30万元以上年薪公开在全国招聘全科医生,并高薪聘请博戈理和杨辉传授澳大利亚先进的全科医学经验,打造深圳的全科医生体系。
10月10日21日,他们在罗湖基层社康走了一圈,通过一系列密集的坐诊、门诊教学、培训与居民对话等活动,不仅让深圳社区居民真正认识和了解了什么才是全科医生,更让围观坐诊的深圳医生领悟到了全新的全科思维和理念。
要抓住机会做预防
陆女士有睡眠问题20多年了,一个晚上只能睡5个多小时,经常睡不好且多梦,看了很多医生,一直没有改善,近五六年来靠服用褪黑素助眠。
通过社康中心全科医生的问诊,博戈里了解陆女士曾患过巧克力囊肿,做过子宫手术。七八年前,她还被诊断出甲状腺水平低下,一直在吃优甲乐维持甲状腺水平。
一开始,博戈里就问她为何想到今天来看病?这个问题看似废话,但很关键,能发现病人真正问题的所在,以及患者是否对医生存在信任感。博戈里说。当问她最担心的健康问题是什么的时候,陆女士的答案是心脏病和高血压。而非大家预想的睡眠问题。
于是,在询问了陆女士的生活、饮食和运动习惯后,博戈里并没有像大家想的那样,先帮助陆女士解决睡眠问题,而是对她进行了一次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预防保健教育。
由于膝关节不好,陆女士很难通过运动进行减肥,因此体重超标,这也是心血管疾病容易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每天保障30分钟的锻炼时间,可以爬楼梯、走路,骑自行车上下班也是非常好的。博戈里建议说,在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的食物,控制体重,吃得健康,危险因素控制住了,心脏病和高血压病就不容易发了。
体检是预防的一个部分。在澳大利亚,每一个过了50岁的女性每年要做一次体检,全科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的不同以及病史告知对方要做哪些检查和预防。博戈里说。因此,除了宫颈癌和甲状腺的检查外,他还建议陆女士每年做一次结直肠癌、乳腺癌和骨密度的检查。做了预防服务后,博戈里才分析陆女士的睡眠问题。
在近1个小时的时间,陆女士收获满满,没想到睡眠问题找到了原因,最担心的高血压和心脏病问题也有了预防的办法,顶着台风天来看洋医生太值了。陆女士满意地说。
预防医学是全科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博戈里说,在澳大利亚,很少有病人看病是来做预防的,全科医生一般是边看病边做预防。因此,在看病的过程中,医生要抓住机会插入预防服务,把全科医学和预防保健服务嫁接起来,这样叫做机会主义预防服务。
对于患者来说,要做的预防保健服务有很多,但是医生要抓住重要问题,不能一次把病人压垮。于是,在给病人做预防服务的时候,博戈里最后都会说,如果以后经常来看,这些问题可以一个一个解决,我们会帮助你的。通过不断的预防保健服务,全科医生要跟病人建立长久的关系,管理好病人的健康。
病人与医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遇到一个抗拒就医,不信任医生的患者,你又会如何处理呢?
21日上午,东门社康的全科医生杨医生接诊了这样一位棘手的患者。年近60的秦先生(化名)睡眠不好有二三十年了,在看过一次中医没有效果后,没有再去看过医生。其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妻子,得知博戈理要来社区坐诊后,特地帮他预约了这次门诊。不巧的是,那天正好碰上了台风海马,全城狂风暴雨袭城,秦先生一大早坐公交车20多公里从南山赶到罗湖,让本不愿意就医的他心情更糟了。
为了能给秦先生建立一份个人健康档案,杨医生详细了解了他的身体情况、病史、业余爱好、饮食习惯,以及家庭成员情况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接受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然而,在交流的过程中,秦先生似乎很不高兴,一直板着脸,翘起二郎腿懒散地斜坐着,态度看起来傲慢又强硬,有时候还回避杨医生的提问,多次造成场面尴尬,让医生没有办法深入问诊。在围观的深圳全科医生看了,这是一个非常不配合的患者,似乎很难搞定。
不同的是,博戈理的问诊并没有直接切入患者的病情,而是在一段带着洋腔的中文自我介绍后,他笑容可掬地询问秦先生希望我能帮助你什么吗?直接把问题抛给了患者先。而又恰恰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秦医生态度发生改变,话匣子也开始打开,主动讲述自己的诉求。知道秦先生是冒雨坐公交车来看病的,博戈理表示感动的同时,还对他点赞,坐公交车很好,尽量不开车,尽量坐公车,尽量走路对你的健康有好处。一句认同,让秦先生一扫脸上的阴霾,终于露出了笑容,医患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遇到这种抗拒力非常大、又有进攻性的病人时,医生一定要作出反应,首先要管理与病人关系。博戈理说。全科医生看病有三板斧,即建立关系、诊断和管理。第一板斧就是与病人建立关系,在与病人交流过程中,一定要把病人放在同一平台上,病人和医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而不是家长式的,让病人服从医生。同时,要多倾听患者的诉求,给患者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尊重患者的意见,研究发现,省略掉给病人发表看法的机会,会让医生失去观察病人的机会,也不容易发现病人的问题。博戈理说。
杨辉也表示,在澳大利亚,病人与医生是伙伴关系,这与国内有很大不同,他们之间本身就是朋友,认识很久,经常接触。而在沟通方面,澳大利亚医生具有非常突出的能力同理心和谈话技能,在病人身心疾病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善于从病人的角度和需要出发进行交流。
在全科理念和沟通技巧上,国内外全科医生还存在不少差距。在门诊现场观摩了几天之后,罗湖高薪引进的全科医生专家、东门社康主任尹朝霞教授由衷感叹,从问诊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和对患者的同理心是发自骨髓的,也非常有沟通技巧,一个问题就能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自叹不如。
在门诊中,博戈理常通过与患者交流艺术、体育、音乐等话题,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甚至产生共鸣。有的时候,还会拿出口琴为患者吹几下祝贺患者敢于求医,在轻松和欢乐的气氛中与患者交流,就像老朋友一样。
全科医学不是一次性关系,而是长久、朋友式关系,只有患者信任你,全科医生才能对患者进行照顾、管理。在一次观摩学习后,碧波社康的全科医生曾玥对同理心和患者的信任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只有对患者有同理心,学会倾听,留意患者情绪、感受,尊重患者的想法等,患者才会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医患之间才能建立良性和谐的关系。
先看的是人再看病
在我国,全科医生又称为家庭医生,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因而又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诊断是全科医生服务患者重要的一环,也是一个全科医生专业水平的体现。通常,我们所习惯的看病过程基本是在35分钟,而一个全科医生看一个病人需要1520分钟,有时候甚至更长。
文华社康的谢先生(化名)今年76岁,患糖尿病多年,而且还有糖尿病肾病,经常要做血液透析,还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在问诊的时候,博戈理认真询问了谢先生的家庭、生活、营养、经济等状况,交流了病人对自己病情的看法,还仔细询问了其子女的健康问题、家庭成员间相互支持的问题等,整个过程花了半个多小时。
看个病,还被医生把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和关系问个一清二楚,谢先生感觉很奇怪,觉得这个洋医生有点八卦。其实不然,了解患者生活背景,的确能帮助医师照顾病人的身心健康。文华社康的全科医生陈晓敏解释说,若全科医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问题上,而忽略家庭及生活状况的改变,忽略疾病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往往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全科医师强调全人医疗,既医病,亦医人,倡导从病人角度找出真正的问题,从旁做出协助。陈晓敏说,这也是她从博戈理身上学到的。
对待病人,专科医生是先看病,而全科医生是先看病人再看病。博戈里说,专科医生只关注某一个病,只会照顾身体的一部分,不会关注到全身,但全科医生关注的是对病人全身心,包括与病人身体和心理。
在澳大利亚,除非是急诊、手术等涉及生命危险的病情,人们生病了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医院,而是去找自己的全科医生。杨辉说。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是初级和二级医疗系统之间的守门人,他们提供了超过80%的医疗服务。他们以病人为中心,整体地看待病人,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全科医生,很多时候甚至就是接生你的那个人,杨辉则将其总结为人不变,疾病往来。
在尹朝霞看来,国内全科医生除了技术和技巧的提高之外,对患者也还要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全科医生要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疾病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理解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心理感受,共同协商解决的办法,连续全面地为社区居民做好全身心的健康服务。
我不是哈利波特,能把疾病一下子变没了
病人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心里总会怀着对医生非常大的期望:一个处方就能把病看好,遇到重症或疑难杂症医生还能妙手回春等等。而过高的期望,也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不是哈利波特,没有魔法棒,不能把你的疾病一下子变没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把你的痛苦慢慢减少。这是博戈里在接诊中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
40多岁的钱先生(化名)是一个画家,自16岁开始学画画起,生活就不太有规律。6年前,他的睡眠也出现了问题,并影响到他的工作。晚上经常睡不着,要到凌晨四五点才能入睡,睡到中午11点才起床。钱先生说,当别人都在工作的时候,他还在床上睡觉。
开始失眠的时候,钱先生曾去看过医生,但是一直没有效果。得知外国教授来社区坐诊后,钱先生特地预约了10月14日的门诊,希望洋医生能够药到病除,让他正常地睡一个好觉。
然而,博戈里并没有给他开处方,只建议他戒烟,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并通过运动降低体重,改善自己的睡眠。他说的这些我都懂,可惜就是做不到啊。对于这次的就诊,钱先生感到失望,我更希望外国医生能开一些药物或者具体的治疗措施给我。
澳大利亚全科医生认为,健康是自己的事,医生只是帮助你的人,是指路人和协调人。杨辉说,虽然深圳正推广的家庭医生服务与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制度有诸多相似,但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制度更提倡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理念。
这种理念要求医生和患者都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东门社康的全科医生张潇潇说,医生不是神,不能治疗所有的疾病,而患者也要降低对医生的期望值,并改变观念,很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靠改变生活方式是可以做到的,并不需要药物。
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如今也成为全科医生职责的最好诠释。在社区,全科医生担负的责任并不只是治好病,而是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
降低期望值实际上也是全科医生管理病人的一个过程。杨辉说,无论在哪个国家,医生和病人要想形成很好的伙伴关系,医生都要学会管理好病人的期望,也要理性地看到自己责任和职业边界。不过,在管理病人的过程中,全科医生要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领路人,而不能成为一个路痴。杨辉说。
记者发现,在观摩博戈里坐诊的日子里,全科医生的观念在慢慢转变。今年16月,罗湖医院集团下属社康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由8.8万人增加至36.6万,全区社康中心诊疗量也达到163.1万人次,同比增加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