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东进战略" 好资讯

法律法规网 伊文
法律法规网 好资讯  法律法规网 2016-10-19 21:04:18

过去五年,罗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哪些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于民?未来五年,罗湖又将如何实现跨越发展、全面振兴,完成老城区的凤凰涅槃、再次腾飞?

在昨日召开的罗湖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区长聂新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答案,也为罗湖未来五年的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牢牢把握东进战略重大机遇,全面推进振兴发展,加快打造精致精品精彩罗湖,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先锋城区。

【近五年】

罗湖打开新发展空间

聂新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说,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和空间瓶颈双重挑战,抓机遇、破难题、促转型,为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他说,试点城市更新改革,为罗湖今后的发展打开新空间。罗湖率先开展城市更新改革试点。迅速承接7个市直部门22项职权,创新机制、统筹资源、再造流程,审批环节由25个压缩至12个,审批时间压缩2/3。改革试点一年来,完成计划规划审批21个。

五年累计列入更新计划项目62个,在建项目24个,竣工项目8个,新增空间80%为产业空间,为城区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罗湖布局一河六圈两带,积聚新动能。结合城市更新全面推进,谋划产业发展新格局。高水准规划改造布吉河,推动发展水岸经济。积极整合提升蔡屋围、湖贝、东门、笋岗、水贝、人民南六大商圈,着手打造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规划12平方公里的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一校(综合性大学)、三谷(天谷、智谷、创谷)、多园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聂新平谈到,罗湖紧紧抓住深圳东进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融入东进、服务东进中强化中心城区的地位和功能。加强市、区对接,推动24个项目入选市东进战略重大项目库,涉及投资1285亿元。

把握创新开路质量至上

五年来,罗湖牢牢把握创新开路、质量至上理念,推创新、促消费、强动力,发展质量效益持续增强。

工作报告指出,预计到2016年底,本区生产总值超过1800亿元,年均增长8.4%,居全省区(县)经济十强,同时,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电耗分别累计下降32.7%、34.6%、25.6%,综合能耗全市最低。在质量强市考核中,罗湖连续两年获区级单位第一。

聂新平说,罗湖的都市型经济特征日益凸显。第三产业占比由90%上升至95%,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双双突破70%。金融业总资产超过4万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9.3%。

同时,罗湖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他说,罗湖加快推进互联网+、四创联动等创新计划,互联网、电商企业从755家增至10495家,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25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40%。

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提速。他还表示,罗湖举办礼享罗湖等各类促消费活动200余场,直接拉动消费超过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2年起跃居全市第二,消费辐射力和外溢效应明显。发布水贝中国珠宝指数,水贝黄金珠宝集聚区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城市管理治理下足功夫

五年来,罗湖努力在城市管理治理上下功夫,强基础、优环境、保安全,城区功能品质持续提升。

罗湖的基础设施加快完善,轨道交通2、3、5号线通车,7、9号线建成试运行,8号线一期动工,轨道交通总里程达58.5公里、站点增至34个。

罗湖还实施垃圾不落地、罗湖更美丽、深度洁净、精细管理、十大微片区交通和景观综合提升等专项行动,市容环境综合考核保持全市前三。同时,罗湖还实施安全生产18项整治行动。关停清水河油气库、查封南洋大厦等一批重大安全隐患单位。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全市首发安全生产刑拘令。

聂新平表示,罗湖启动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完成建筑物及权利人信息调查、承接主体采购、安全检(监)测等基础性工作,制定棚改专项规划、项目界定标准。

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于民

五年来,罗湖积极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补短板、优服务、促公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于民。

聂新平在报告中指出,罗湖九大类民生支出累计达到246亿元,占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65%左右。累计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579个,创新医养融合模式,成立全国首家以养老服务为主的老年病专科医院。

罗湖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他指出,罗湖新改扩建学校17所,新增学位7800个。片区、校际、公办与民办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提升,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

同时,罗湖还大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办医导向由治疾病到促健康转变,形成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医改新模式,家庭医生累计签约43.5万人,社康中心居民满意度全市第一,每万人全科医师数达2.14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治理亮点突出。聂新平说,罗湖重点推进党政社群共治、社会组织、织网工程等18项关键领域改革,激发社会活力。他表示,罗湖深入开展社区体制和街道大部制改革,取消社区工作站承担的事务171项,推动一小区一策物业管理改革。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推出微改革、微创新200余项。获批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社区多元融合新机制、社区治理法治化两项改革荣获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123下一页

热点 / Hot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