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大青衣林青霞(组图)
在那样的情形下,若说磨练演技、在艺术上有所突破,实在有点奢侈。而在大陆,恰好是“文革”结束,电影厂恢复运转,谢晋摩拳擦掌拍出《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的年份——海峡两岸要谈艺术,都不容易。
林青霞在美国“透气”了15个月,1981年夏天回到台湾,发现电影圈已经换了人间:文艺片不再受欢迎,喜剧片大行其道;英俊小生不如从前吃香,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喜剧演员、功夫演员和搞笑明星;女主角们也纷纷凛着一张粉脸,施展拳脚起来。
《窗里窗外》收录了大量林青霞在不同时期的珍贵照片,但香港作家迈克偏偏对其中尺寸很小的一帧发生了兴趣,那是枪战片《红粉兵团》里林青霞的一张造型照:“女主角左眼戴着眼罩右手拿着手枪,英气凛然有若改良版五十年代香港女星于素秋,camp指数之高首屈一指。”(注:Camp,即坎普,是美国女作家苏姗.桑塔格提出的一个有关趣味的美学概念。陈冠中在《坎普.垃圾.刻奇》中略作归纳:“坎普这词,给中文用者很大的困扰。创意的译法有田晓菲的‘矫揉造作’、沈语冰的‘好玩家’、董鼎山的‘媚俗’、王德威的‘假仙’,台湾用语,指行为上的假装。”)
当事人不是不委屈:“我这个素来演爱情文艺大悲剧的演员,竟然也要戴起眼罩扮独眼龙,穿着高筒靴拿着长枪,一脸冷漠,学人家打打杀杀的。”
从1981年到1984年,林青霞拍了14部戏,除了一部琼瑶的文艺爱情片,其余13部都跟“情报”、“刀剑”、“警匪”、“枪战”有关。这些戏,多年以后她的女儿们都不大喜欢看。
这些戏看起来热闹,拍起来实在有些凄凉。半夜三更在山顶演戏,被大雨浇得瑟瑟发抖;荒郊野外,半夜在休息车里迷迷糊糊醒来,只见窗外烟雾迷蒙,满眼武师跑来跑去,只她孤零零一个女子。想着一会儿要去跟他们厮杀,林青霞心里有说不出的悲戚。一次,她将一个武打镜头的拍摄过程告诉一位记者朋友,对方哭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