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能够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法律法规网 dations
法律法规网  法律法规网 2011-09-14 22:07:05

  记者:您认为哪些产业有可能成为全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张晓强:应该说,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产业基础、技术创新的特长也是不同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找出全球共性的东西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我认为,有几个领域可能是全球都比较关注,都认为前景很好的。一个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再一个是新能源,这与应对气候变化,解决能源安全密切相关。国际社会上,很多国家对于新能源都非常重视。还有一个就是生物技术。包括美国、欧盟、日本、韩国这些发达经济体和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对于生物医药、先进生物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努力。我个人认为,至少在上述三个领域里,共性比较多。
  记者:这些共性是否说明企业在这几个领域机会更多一些?
  张晓强:确实是这样。因为在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候,有些国家直接把它们称为“寻找新的增长点”。总结危机的经验,要避免过度的金融虚拟化,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实体经济,比如美国就提出了“重振制造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确实具有时代的特征。一方面它注重新产业、实体经济,但又不是传统的工业化。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它是一种信息技术,既包括软件也包括硬件,是一种“软硬结合”的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相应的,也增加了就业。又比如,新能源,本身的发展需要相关的装备制造、智能电网的配合发展、需要多种新技术的应用。所以说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面宽,产业链长,为不同的产业和各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记者:本次夏季达沃斯论坛选择了“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作为主题。您认为论坛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主题?对于中国来说,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又是什么?人们常说“知易行难”,您认为难处在哪里?
  张晓强: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教授在刚才的致辞中也讲到,这次的主题的选择实际上是体现了要通过大家的努力,实现经济强劲的可持续增长。温家宝总理的致辞也强调了我们要在“十二五”期间,有这样多的“坚持”:坚持扩大内需、坚持重视科技创新、坚持重视教育、坚持惠及民生、坚持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等等,这些都是体现了要使增长的质量更好。
  至于困难,我们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中,一方面还有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因素。总理刚才讲到了我们要深化改革,包括财税、金融、资源产品价格等等。也谈到了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焕发科技的活力,解决好科技和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客观存在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都是很严峻的挑战。所以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总理专门提到了我国“十二五”规划指标中有单位GDP能耗到2015年要比2010年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比2010年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要分别降低8%—10%。而且,这些都是约束性指标,而GDP指标只是个预期性的,这充分体现了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要求。
分享到:
相关:

    热点 / Hot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