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保障房建设面临困难 地方资金配套压力大
住建部曾表示,保障房建设由社会来参与是一个长远的制度设计,需要建立一套包括资金筹措、生产建设、管理运营、退出在内的完善机制。
内蒙古大学一位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社会资金介入保障房建设的运营模式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政府应当承担起主导作用,合理引导央企、国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带头参与,率先探索可持续的开发建设模式。
内蒙古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上半年的一份分析认为,随着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量逐年增加,各盟区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用地相当一部分须靠征收来解决。目前,征收难度大、成本高,是各地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今年初,《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后,房屋征收难度加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类棚户区特别是城区棚户区改造的进度。另外,随着建筑材料费、人工费以及征收费用的逐年增加,进一步增大了棚户区改造的实施难度。
此外,内蒙古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人表示,全区住房保障的管理实施机构和人员力量还很薄弱。各地住房保障管理机构仍不健全,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没有完全落实,有的盟区包括旗县没有专门从事住房保障管理工作的机构,人员也大多是兼职,有的是临时借用。随着住房保障范围的逐步扩大和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工作的任务会更加繁重,当前的人员力量与住房保障工作的发展很不适应。
分享到: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