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彻底退出安徽省铜陵区
铜官山区最终给出的解决办法是,所有人身份不变、职级不变、待遇不变,全部一视同仁分流到基层。“要让人员和资源都下沉到社区。”王纲根说,没有一个人到区级部门,大家之间就不可能有攀比,心理压力也会小很多。
为妥善安置人员,原来的6个街道党工委专门负责人员分流。如何让人员分流到合适的单位?铜官山区社区建设办主任毕茂东介绍,每个人都实行双向选择,“自己想到哪个社区去,就填一个‘志愿’,再由各个社区来选择人员。”
毕茂东说,填志愿一般鼓励就近原则,住在哪个地方,就鼓励填哪个社区,“或者你认为哪个社区主任比较有能力,也可以选择。”在分配中,会最大程度地满足个人意愿,“也有社区不愿意要的人员,原街道党工委就负责调配协调。”
除此之外,铜官山区还在区级部门号召机关干部报名下社区,双向挑选了6名优秀干部,来加强基层社区的建设力量。“这样,分流人员下到社区后,心理上可能更能接受。”
金口岭社区党工委书记余良清正是区政府从区级机关挑选的6名优秀干部之一,此前他是铜官山区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在机关时,余良清每日的工作按部就班,平稳有序,“现在每天面对众多居民,每天的事情都不一样。”
“下到基层,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王纲根说,原来是有事直接叫社区来开会,但现在要直接面对社区居民,除了改变观念,包括工作方法、方式都要进行调整。
新闻延伸
安徽开始推广
铜陵模式
今年1月,铜陵区在总结铜官山区的经验后,开始推广铜官山区经验,在全区大规模撤销街道办,至今年8月底,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
今年4月26日,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邀请中组部、全国人大,部分专家、学者以及河南、湖北、贵州等省有关单位聚集铜陵,对铜官山区撤销街道办的综合体制改革运行进行论证。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詹成付在会上表示,铜官山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第一个在城区范围内全面改革街道办事处体制的样板。尽管铜官山区的改革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但是,“方向是正确的”。
7月29日,安徽省召开全省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现场会,对铜陵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推广。
同样是在这个会议上,民政部副部长姜力正式宣布,将铜陵区铜官山区纳入“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铜官山区的改革经验被总结为“铜陵模式”,这也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家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铜陵区区委副书记张岳峰说,铜陵区改革的方向是向下的,资源也是向基层配置的,但是在居民的满意度上,应该说还不能完全实现原来设定的目标,“在居委会功能的建立和发挥上,在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和地位上,还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按照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詹成付的说法,“铜陵模式”除了要进一步深化居民自治外,还有待进一步理顺区与城区之间的权责,避免因压力型体制使社区承受重负。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