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问台下听众,你人生最早的启蒙歌曲是什么?一位中年听众,操着广普答道:是大学师兄们教的《我的祖国》。然后,措手不及地,全场开始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
这个讲座叫《一首歌,一个时代》,是香港媒体与香港大学合作推出的《大学问》系列的其中之一。观察者上网查询发现,讲座是10月7日的,不过12月14日才在媒体上播出。
台湾前文化部长、作家龙应台,带着大家回顾不同时代倾听过的歌。她说,一首歌能够经历数十年依然不被忘记,是因为它是时代、是历史,更是每一个人的回忆与安慰。
歌有自己的脚,然后它走自己独立的路。
接着,龙应台问了,你们的启蒙歌是哪一首呢?
一位中年大哥拿到话筒说,我想起进大学的时候,很多师兄带我们唱的《我的祖国》。
话刚问完,全场响起大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第一句唱起的时候,歌声还很单薄,有点怯生生地。但越往后唱,现场加入的人也越多,歌声越大。最后,观众们连唱了5、6句,到最后一句时已经变成了全场大合唱。
学生接着说,这首歌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它的政治性。作为作曲者,他也是作者,在他的作品中是否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或时代责任?谢谢。
对此,龙应台也很认真地回复道,《义勇军进行曲》在成为国歌之前,它不是国歌,它是一个抗日歌曲。我会觉得,一个好的作品,它就是好,而不需要去回答一个问题。说你的思想性够不够。它是一个好的作品时,它会有各种不同的、微妙的,你不见得能用公式区分析它的原因。
讲座现场气氛很好,在讲座最后,龙应台诚恳地告诉在座的人:我们没有不怀希望的权利。就算未来的香港没希望,台湾没希望,大陆没希望,你不是还是继续爱你身边的人吗?你不是还要寻找爱吗?你不是还要告诉你的孩子的成长的路吗?你不是还要去面对这个世界吗?除了希望之外,没有别的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