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解决怎么扶怎么脱的问题
12月1日,永和县东征村村民冯卫祥在自家忙着接待来自运城的旅游团。他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立冬以来,隔三岔五接待自驾游、摄影、写生的游客,没想到咱庄户人家的闲窑洞让大伙摘了贫困帽,好日子有奔头啦!
东征村农家乐是省委组织部驻永和扶贫工作队的一个帮扶项目。去年年底,工作队帮助东征村改造了52孔闲置窑洞,34户村民自愿合伙经营,村委会统一管理,所得收入村委会与农户二八分成,现已接待2000多人,村集体收入的2.2万元用于农家乐滚动发展。这一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正在沿黄河的4个乡10多个贫困村推广。
永和县是全省人口最少、立地条件最差、经济总量最小的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6.5万人,去年年底识别出贫困户5222户、13765人,贫困发生率为24.98%。一年来,永和县干部群众瞄准脱贫摘帽任务,对症下药补短板,实施了10项脱贫措施,因地制宜,精准到户;23支省、市驻永和扶贫工作队、103支县直驻村工作队带着感情抓脱贫,创新方法促精准,重点解决怎么扶怎么脱的问题,形成了良好的运行体制机制。
红枣和核桃是当地精准脱贫特色优势产业,永和县与省农科院3年前在全省率先开展院县合作,建立了10个红枣、核桃科技管护示范基地,红枣裂果难题得到解决,10万株核桃高接换优,帮助600户1800名贫困人口脱贫。今年该县从省农科院引进钙果优质品种试种,培植农民增收新产业。
新一轮退耕还林启动后,县委、县政府出台新政策,全县林地管护人员全部使用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先后吸纳300多名护林员,帮助了300多个家庭脱贫。新成立的9家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60%以上贫困户参加,使农村贫困人口就近参与国家投资工程、增加劳务收入,开启了生态脱贫通道。
永和县抓住国家扶贫政策机遇,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在全国首创棚顶发电、棚内栽枣、林下种植立体产业发展光伏扶贫新模式;推进农村电商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牵头举办了吕梁山货网上展销系列活动,销售农产品2000多万元;以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为核心,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努力把乾坤湾打造成全国一流旅游品牌,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有力推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今年前三季度,永和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收入增幅排名均居临汾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