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村庄千里乡愁一群牵 综合

法律法规网 小柯
法律法规网 优讯网  法律法规网 2016-11-22 11:12:17

新型城镇化,农民进了城,故园老宅再无炊烟飘;扶贫攻坚,移民搬迁,故乡老村再无嬉戏声告别故园、惜离故乡的乡下人,一时半会儿回不过神来,不知何处能寄托浓浓的乡愁。正如新浪网网友潘国志所言:这是一种颇为尴尬的矛盾,当你想要更舒适、更丰富的生活,则必须要有面对故乡最终成为记忆的勇气。

2015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调研,谈及城镇化和乡愁时,满怀深情地这样界定:城镇化就是要让农村和农民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必须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后还很想念。

诚然,无论是农民进城还是移民搬迁,物质层面的大幅度提升和公共福利的有力保障,与昔日的乡村生活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再丰厚的物质享受终究是难以替代丰富的精神慰藉的。穿有西服时装、吃有饭店小馆、住有高楼大厦、行有公交出租、玩有公园绿地,虽说衣食住行玩样样都比村里强,但乡愁却难以找到落脚栖身的一席之地,新市民们最后只能无奈地面对物质充裕而精神失落的尴尬处境。

如何才能留住乡愁?怎样让消失的乡村复活?高墙框在召唤微信群,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最新样板。12年前的2004年,响应国家扶贫号召,阳高县高墙框村被整体移民,村民们散居到了全国各地,热炕头、门前柳变成了难以释怀的乡愁记忆;12年后的2016年清明节,返乡祭祖的村民们一呼百应,建起了聆听乡音、拉近乡情的网络村庄高墙框在召唤微信群。沐浴着千里乡愁一群牵的全新精神享受,高墙框村退休干部李生明发自心底地点赞:复活一个观念上牢不可破、现实中时散时聚的无形村庄,培育一个可持续联系的熟人社会,让散居在各地的高墙框人有了精神上的依托和归属。

1971年,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一诗中沉吟: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用心留住乡愁、细心呵护乡愁、精心活化乡愁,就应确立这样一种理念: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留得住乡愁,题中应有意。

热点 / Hot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