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按有关规定,此户年人均收入超过2800元,今年可以脱贫,但考虑到本人已64岁,在企业打工顶多1至2年,存在返贫之忧。这是记者在交城县夏家营镇贺家寨村第一书记武爱青的蹲点扶贫日志中看到的一段话。
贺家寨村有贫困户36户,贫困人口86人,其中五保户11户,低保户18户,因病因残致贫19户,武爱青负责联系的贫困户有3户。
在对贫困户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贺家寨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这些贫困户来说,肯定涉及到下一步的帮扶措施也不尽相同。因此,做好走访调查和民情日志对于开展精准帮扶显得至关重要。每当翻看民情日志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到这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帮扶的精准度。武爱青告诉记者。
为了把工作做细做实,武爱青边走村入户边做笔记,把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现场想到的扶贫办法都一一记录下来。在采访中,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武爱青记录之翔实、之精准,这不禁让人惊叹他的认真、细致和负责,更让人感受到了一名共产党员、下乡干部对贫困户的真情实感。
今年64岁的任振昌,患食道癌多年,高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老实巴交的男人不堪重负,连基本的生活都要靠亲戚们接济才能勉强度日。对于任振昌的情况,武爱青在扶贫日记中这样写到:
任振昌,男,现年64岁,于2013年10月患食道癌,治疗费用20万元,离异,五保户,主要收入来源:五保户补助金每年2600元,养老金每年1080元,本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维系生活主要靠亲戚接济,是本村最为贫困的贫困户。紧接着就是是针对任振昌的基本情况,初步制定的帮扶措施。日记中写到:帮扶办法:1、救助资金,一是从第一书记工作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二是从妇计中心拿出一部分,以解决后续门诊治疗费用及生活费;2、办理大病保险;3、危房改造;4、兜底扶贫等。
这样详细的记录在武爱青的扶贫日记中比比皆是,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
采访中,让记者深有感触的是,他的日记已不满足于记录日常工作动态,还力求做到帮扶措施的精准化。他的这种工作方法和态度既加快了该村贫困户的脱贫进程,又带动了周边同志们争相效仿。
武爱青工作认真负责,在下乡帮扶的过程中最让我们佩服的就是民情日志,记录得非常详细,甚至他掌握的情况比一直在本村的村干部都要多,他的这种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包村干部侯晓萍对记者讲道。
在武爱青的带动下,贺家寨村的脱贫攻坚包村单位交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下乡包村干部们都全身心投入,他们起早贪黑,摸爬滚打在脱贫战场上。在包村单位的帮扶下,村里新建了卫生所,改建了党员活动室。重大节日上门慰问,为贫困户送上慰问金等,这些工作让贫困户看在眼里、暖在心上。
驻村工作队的干部们经常来和我唠家常,鼓励我坚定信心,帮助我想致富办法,卫生所还隔三差五给我检查身体,大家对我真的挺好,我的生活改善了很多。任振昌激动地对记者说。
一个普通的党员干部、一本普通的扶贫日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武爱青对贫困户的真情实感和真扶贫、扶真贫的责任与担当。这些动人事迹背后彰显的是活跃在广大农村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全力攻坚、真诚帮扶的感人形象,让我们向这些扶贫勇士们致敬。记者李雅萍通讯员郭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