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县文典村出了一件令人赞叹的事。村里7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吃到免费的爱心早餐了。
这份爱心早餐,是社会上一些志愿者自发组织的。志愿者的爱心行动,把文典村正能量的好风气传遍了周边千家万户,受到了全村及附近各村群众的一致赞扬,老年人更是感动万分,纷纷感言道:这伙年轻人招待我们比亲生子女还要好!这里的服务真贴心!
自从包产到户以来,我们这些同龄老人别说多少天,个别人恐怕一两年都几乎难有见面的机会。现在好了,我们每天都早早地凑到一起聊地聊天,同桌吃饭,这种快乐劲无法形容。大家个个笑逐颜开,有的身体还长胖了!更多老年人兴奋地说。
草根
有道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在闻喜县礼元镇文典村,村里200多位70岁以上老年人,已乐享免费的爱心早餐多达100多天。
这一爱心之举,不仅使中华五千年的德孝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且促进了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发展,还感染了更多的年轻人,唤起了他们感恩父母的良知,更让老年人充分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老年人们个个笑容灿烂,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活了七八十岁,免费的爱心早餐还是从来没有吃过的!
迎着冬日暖阳,我们采访了这些奉献爱心早餐的志愿者。
便民服务微信群诞生
文典村地处闻喜县峨嵋岭脚下,是闻喜县最大的行政村之一,村里70岁以上老年人有200多位。
文典村北街有一家便民超市,由于经营者年近30岁的丁鹏小两口服务态度优、商品齐全、物美价廉,人们都喜欢光顾消费,还习惯茶余饭后聚集在这里聊天。而聊得最热火的话题当数:村里一些年长的老人,有的失去老伴、孤独寡单;有的子女外出、不在膝前;还有的孩儿不孝、焦虑万分,以至于这些可怜的老年人每天吃饭都不规律不及时。丁鹏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他突发奇想:不如借助互联网创建一个微信群,吸收本村青年和所有热心人士,以更多更新的信息,表达对老年人的关心与关爱!
说时迟那时快,以丁鹏牵头的年轻人、退休老干部以及社会有志之士共同发起的文典村正能量便民服务微信群于2016年7月18日诞生了。这个微信群的宗旨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崇尚德孝礼仪品格,丰富村民业余生活,营造和谐社会气氛,传承中华孝道美德。其目的是:加强交流,互通信息,传播正能量,人人献出一点爱心,为文典村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出份力。
我们不图名不图利,实实在在为老年人做点事。他们如是说。
老年人夸赞爱心早餐
微信群一建起,便得到了村里的热心人士、在外工作人员和打工人员,尤其是一些热血青年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入群、自觉自愿以微信红包形式10元到100元不等地发到了微信群里。不到一天时间,微信红包达到了400多元。
爱心款有了,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此时此刻,丁鹏、王喜荣等经过反复商榷,决定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启动文典正能量夕阳红爱心早餐。即:每天早上为全村70岁以上200多位老年人提供免费早点。
在无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大家纷纷自愿捐款捐物献爱心。率先垂范当数丁鹏,他首先创建活动场地,在他家房屋居住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两间房子和近百平方米的院子,作为库房和做饭操作场地,每天烧火做饭用的电和煤气,更是他无偿提供,折合人民币已达3000多元。村民王喜荣、杨永霞夫妇,当看到场地上没有餐桌时,慷慨解囊花费1000多元购置了5张桌子、20多个板凳。大家自发地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拿锅碗的、拿瓢勺的,厨具灶具、板凳餐桌等等,源源不断地聚到一起。随之,为就餐老人遮风挡雨的130平方米的钢结构彩钢瓦餐棚也搭建而成。
7月20日,是个难忘的日子,老年人吃上了第一顿热腾腾的爱心早餐。
美味可口的早餐,第一天就赢得了到场50多位老年人的交口称赞,第二天有100多位老年人来了,到了第5天陆陆续续达到了200多人。
之后,每天都有200多位老年人聚集在这里,北街大院每天像过喜事一样热闹非凡。
眼前的一幕幕,志愿者们看到眼里,喜在心里,他们兴致勃勃地互相传话说:我们的爱心早餐得到了老年人的赞赏和认可!
70多岁的柴殿英老人激动地说:村里的爱心志愿者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为我们做饭,炸油饼、臊子面、紫菜汤、豆腐汤,想方设法变着花样让大家吃好喝好,我们的心里乐开了花!
志愿者们不仅给我们提供可口的免费早餐,遇到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还给我们表演自编自演的精彩文艺节目,这一切的一切,自古以来前所未有,我们打心眼里感谢这群年轻人!75岁的退休教师丁双旗老人深情地说。
每天做早餐的志愿者20多人
早餐献爱心,众手集真情。为了使老年人能吃到美味可口的饭菜,志愿者可真没少费心机,他们不断地变换花样,精心制作着各种饭菜。虽然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夫妻双双参与的,年龄大的60多岁,年轻的30岁,都是每天起早贪黑4点就起床,生火做饭、洗菜发面、端饭递馍、洗筷刷碗、买菜购米面,尽管十分辛苦,人人从不叫苦、个个毫无怨言,坚持高质量全程服务老人用餐,有的还要8点赶着去打工上班。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能为老年人实实在在出力流汗做点事,我们心里感到无比的喜悦!年近5旬的志愿者廉殿俊和管海军说到做到。他俩都在80公里以外的运城冶炼厂打工,为了不误做早餐,总是早上4点多一起骑上摩托车往回赶,路途中摩托车出过故障,风雨天路途上滑倒过,几个月来几乎每天都会按时操劳在早餐现场。
年过花甲的贺许文、58岁的牛小翠和48岁的任琴芳等许多女同志,干起活来赛过男子汉,100多天里她们天天是出满勤干满点,从不耽误一天。
小伙子巩奇做饭不很拿手,可他也不服输,积极学着干,重阳节那天他索性掏出500多元一下购买了200多个大苹果,献给所有老年人,并风趣地说:这份礼物就当学徒费了!
据不完全统计,坚持每天做饭的志愿者保持在20多人,大家干这做那,不肯停闲。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志愿者高彦红。今年46岁的高彦红,家系距文典村8里之外的东鲁村,是位小有名气的贤惠女子、德孝之辈。9月下旬当她得知文典村敬老的先进事迹后,毅然决然地参与到文典村正能量便民服务行列之中,她除了先后捐款610元外,还带着自己的女儿来到文典村洗菜做饭尽孝心,受到了该村志愿者和老年人的交口称道。
文典村正能量夕阳红爱心早餐,受到本村群众的称赞,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文典村正能量便民服务微信群人员已达300多人,除了村里的有志之士外,还有外村外地的热心人纷纷参与,且数量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微信平台每天都能收到爱心捐款。如今接受的自愿捐款2万多元,公开公正、立制建账、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于爱心早餐。
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老年人勤勉奉献,以实际行动更好地诠释志愿者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心早餐仅仅是个起步,我们正积极探讨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尤其做好酷暑严寒季节的早餐服务,确保把这项公益活动做到更精、做到永恒。志愿者们信心百倍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