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已成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假货现象、诚信危机、规范缺失、税收争议等不仅困扰着这个行业,也给其蓬勃发展带来一些隐忧。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之际,尤其需要高品质的电商。人们期望它能致力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中国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第八个双11活动即将如约而来之时,从电商平台到电商企业,从生产上下游到仓储管理,从物流运输到货币支付,一场跨领域、多产业链的商业大战再度揭幕。
双11是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2014年我国社会零售品消费市场电商化比重首度超过10%;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21.8万亿元,连续5年年均增长超过35%。虽然电子商务起步晚于发达国家,但近年来,电商从交易额、增长率、占社会总零售额比例等方面均快速发展,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电商大国。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假货、低价、诚信、监管等问题,开始逐渐困扰行业发展。
迅速成长的电商行业,如何步入品质发展的良性轨道?中国电商市场秩序目前怎样?新华社记者分别赴北京、浙江、广东、河北、山东等多地调研,广泛走访电商平台、制造与零售业企业、消费者与专家学者,发回电商大国的观察报告。
1电商步入品质提升关键期
这张不断拓展的电商大网在深刻改变经济社会生活的同时,也迎来行业发展的拐点
11月10日10时,遍布中国60多个城市的家乐福超市将同时启动这家跨国零售巨头首次大规模双11促销行动。让家乐福做如此改变的,是中国如火如荼的电商市场。
2015年,仅天猫在11月11日当天就创下912亿元成交额和4.67亿件快递订单。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超过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全国网上零售额则同比增长26.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1%,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近15个百分点。
这是一张囊括经济各领域、全链条的商贸大网。
作为新型商贸活动,电商已广泛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生产、流通和生活等各个领域。海尔集团就提出不触网,就死亡的宣言。
这是一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竞争力的发展大网。
电子商务将网络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相结合,极大提升了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生产模式的变革。
这还是一张将触角深入每一个偏远角落、为老百姓提供便捷消费的分享大网。
与传统商业相比,电商丰富了商品的流通渠道,提升了流通速度。
一方面是电商如火如荼的营销进程,另外一方面,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行业也在发生深度嬗变
与前些年资本不断烧钱的高潮期相比,电商产业正步入增速逐步放缓、格局相对固化、竞争显著加剧的瓶颈期与转型期。不少人坦言,电商释放的红利渐退,行业发展也迎来拐点。
产业规模增速持续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我国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增速为26.1%,比上年同期放缓10.1个百分点。
产业竞争不断加剧。在走访过程中,各地制造企业和中小电商普遍认为,和2014年前相比,2015年以来国内电商领域竞争明显加剧。
电商格局相对固化。经过多年培育,我国电商竞争格局基本形成,淘宝、京东、唯品会、苏宁等主要平台已经基本瓜分完毕市场,再加上一些垂直领域电商,提供的商品价格和服务已经构成了市场壁垒,形成了寡头时代。
2莫让电商隐忧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行业痼疾侵害实体经济发展,亟须规范引导的洪荒之力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电子商务,既是一股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也是亟须规范和引导的洪荒之力。近年来,行业中积累的一些问题,正从线上向线下快速扩展和蔓延,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承受之重。
低价频出,不仅拉低产品品质,甚至打破经济运行的一些原则底线,与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的方向背道而驰,对经济发展贻害深远。
在淘个团购宝APP上,9.9元的衬衫、加绒打底裤随处可见,19.9元的连衣裙、棉衣信手拈来
电商固然依靠低价迅速吸引到消费者,然而,价格战却让更多商家深陷恶性竞争的泥沼,并且影响破坏生产制造业的上下游,给商业环境和产业基础带来致命伤害。
假货横行,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利益,更在经济链条中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最终导致缺乏卖真货的环境和基础。
2016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采取神秘买家从电商平台买样的方式,抽查了535家企业生产的571批次产品,涵盖种类包括服装类、小家电产品类以及床上用品和背提包等11种。其中,检出9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7.3%。
价格欺诈,严重干扰社会经济秩序,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违背了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原则,更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利于诚信社会建设。
令北京消费者卢女士震惊的是,自己在天猫上早早放入购物车的一款羽绒服平时只要2000多元,但今年双11前夕却一下涨到近3000元,打折前的原价一下提到了5000多元,并且这款商品此前的评论都不见了。
刷单炒信,构建了虚假的商业秩序,欺骗了消费者,更形成了一条灰色利益链,蚕食中小商家的利润。
网购时人们会参考网店的信用等级或消费者对商户的评价,有商家就刻意利用大量网络虚拟交易炒作信用,甚至出现职业化、专业化的炒信组织。有句话说十个淘宝九个刷,网购平台上刷单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令人惊心的是,佛山一家小电器制造商道出了自己的无奈:刷单现象仍然存在,大家都知道是虚假的交易量,但都得跟着平台去玩。据了解,在QQ群、微信以及百度上到处是刷单的广告,在这项灰色生意的背后,还出现一些网络骗子。
阿里巴巴公关部工作人员张媛表示,阿里也监控大量的刷单行为,甚至发现不少刷单卷款跑路问题,但被我们抓到的刷单者,还没有法律层面的裁决。
业内专家指出,炒信本质炒的是家规,一些电商平台为了维护自己的生态系统运行,对网络搜索进行竞价排名,以获得高额推广费。中小商家只能选择遵循这样的游戏规则,以致利润被吞噬。
3到位监管和服务能力建设成为当前课题
有效提升电商品质助力行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健康发展添彩
记者调研中发现,电商作为互联网新经济的代表,时至今日,放水养鱼已然解决不了生态难题,如果监管水平和能力跟不上,创新创业的价值将被严重弱化。
在实际执行层面,一些工商监管部门负责人表示,电商平台海量商品交易给监管带来了很大难题,各地区各部门之间分段监管、主动监管获取信息滞后等让监管很难做到及时、精准。
目前还没有形成适应互联网经济的管理结构。北京市工商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处处长陈建平说,在网络市场的虚拟性、广域性、一体性与行政管理的现实性、地域性、分立性之间,监管部门鞭长莫及。
针对电商发展出现的问题,商务部先后出台了《网络零售第三方平台交易规则制定程序规定(试行)》《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等部门规章和行业标准,对伴随电子商务产生的新型市场主体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依法开展相关调查、审查等工作。
国家工商总局也已制定出台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和规范网络交易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的意见》等。今年9月,国家工商总局还公布《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完善后的办法将于2017年3月15日起施行。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11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业内专家指出,推进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对于当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极强针对性。相关各方要加强电子商务全流程信用建设,完善市场化评价体系,强化信用监管,营造诚实守信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业内专家也指出,由于网络的电子化和虚拟性,电商市场的信用基础薄弱,亟须提升监管及立法的能力,使电商真正成为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抓手和落实供给侧改革的工具。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电子商务法起草组组长吕祖善日前已公开表示,电子商务法草案将很快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地方正做出有益探索。陈建平介绍,北京市工商局专门开展了打击北京非法网络主体专项行动,将以往传统的个案查处和点对点的监督管理方式,改为以整体遏制策略为主,通过主流浏览器或搜索引擎批量向公众进行提示,压减非法网络主体的生存空间。
记者也发现,不少电商加大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大对品质、服务的追求,和实体经济进行深层对接。
中国传统电商黄金10年已经结束了,接下来10年的风口在哪里?苏宁云商COO侯恩龙认为,传统电商线上的老路、单打独斗已行不通,未来电商之路在于线上线下融合的品质消费。必须通过技术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才能真正提升消费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