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啃下硬骨头 综合

法律法规网 资慧
法律法规网 优讯网  法律法规网 2016-11-03 18:17:12

这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5年时间,全省仍有232万贫困人口。

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确保稳定实现232万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与全省同步小康。

号角吹响,决胜在即。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代表们热议扶贫,把脉扶贫,共识更加凝聚、思路更加清晰,就是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落实责任是决胜保障

脱贫攻坚,靠的是意志力,拼的是执行力。没有迎难而上、志在必得的决心和干劲,就会在硬骨头面前产生畏难情绪。

领导责任是决胜保证。省党代表、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在讨论时说,实践中做得好的地方,根本的经验是领导责任压得实、扛得好。而一些地方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领导责任没压实。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突出强调盯住问题,五级书记真正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聚焦短板,集中开展督导落实专项行动,特别是通过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感,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强化帮扶工作的精准度,提升广大群众的满意度,褒奖脱贫攻坚的成就感,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以考核为指挥棒,督查巡查为着力点,推进脱贫攻坚超常规举措落地生根。

吕梁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的市,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省党代表、吕梁市市长王立伟认为,报告提出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对吕梁贯彻落实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全面深入具体地从精与准、帮与扶上做实做细。报告提出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对贫困县扶贫工作实行责任制双签,抓住了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我们要聚焦责任,在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见效上下功夫。

精准方略是攻坚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成为一切扶贫工作的核心要求。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精准。

精准方略是攻坚关键。刘志杰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是深化各级领导干部对精准方略的思想认识,以思想的自觉推动精准的落实。正如报告中所说,坚决把精准方略落实到识贫、扶贫、脱贫各个环节,做到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实化,政策措施到村到户到人。

新时期脱贫攻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精准。王立伟说,精,就是精细和精确,要求帮扶措施和帮扶工作要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准,就是准确,要求靶向对准,对症下药,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精是路径、是方法,准是目的、是成效。六个精准是脱贫攻坚的新量尺,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要从以往的思维习惯中解放出来,切实研究出有效的方法路径。

省党代表、阳高县县委书记冯晓雷认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的前提。为此,阳高县坚持看、算、评、亮、定五步环环相扣,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把好进口关。根据《山西省贫困退出实施办法》,配套制定了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标准,制定完善了一核、二看、三查、四评议、五公示的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办法,把好出口关。

内生动力是脱贫根本

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

贫困是一种可逆状态。通过外力可以较快改变贫困,但仅仅依靠外力会强化依赖性。刘志杰认为,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就是要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艰苦奋斗,久久为功;要扶贫、扶志、扶智一起抓,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志想做、有事可做、有技会做、有钱能做、有人帮做,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居有所安、难有所帮。

仅仅靠扶是不够的,没有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即便扶起来也会倒下去。王立伟表示,当前有不少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本来应该是大家来扶一把,但很多群众却要让大家抬上走,工作中一定要激发和唤起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让他们立起来、干起来、富起来。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冯晓雷说,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首先是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打破思想桎梏,拔掉思想穷根。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思想动员、情感联络、政策宣讲、商榷脱贫计划、措施帮扶五到户具体策略,全力调动帮扶对象思富致富的积极性、能动性。

本报记者赵建军

链接

窦兴华代表

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

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是贫困地区老百姓的强烈愿望。发展好农村的特色产业,极为重要。在吉县,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全县依靠苹果产业实现了四个80%以上:即80%以上的行政村是苹果专业村;80%以上的农民从事果业生产;苹果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80%以上;农民年均纯收入的80%以上来自苹果。

去年至今,苹果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不高,销售成为难题,需要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撑,为发展苹果产业提供资金、人力和技术支持。同时依靠互助组、合作社的形式,形成规模经营,增加苹果销售的话语权,打造品质好、信誉高、叫得响的苹果品牌。通过发展苹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脱贫。

本报记者张临山

王宝仓代表

金融创新助力精准扶贫

报告中提出引导金融资金投入脱贫攻坚,作为农信战线的代表深感责任重大。全省农信社作为支持三农、服务小微、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多年来,依托农信强农兴社金融普惠工程、金融富民扶贫工程等,创新担保方式,扩大抵押范围,降低贷款门槛,助力全省脱贫攻坚。今年,省农信社又建立了制定专项规划、打造专业队伍、单列专项规模、开发专门产品、提供专优利率、建立专门档案、实施专项考核七专工作机制。

热点 / Hot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