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上海狗屎糕在招摇撞骗? 综合

法律法规网 资慧
法律法规网 优讯网  法律法规网 2016-10-24 22:12:12

上海狗屎糕

近日,上海某公司推出的一款名为狗屎糕的产品引来不少质疑,该产品外包装上印有上海特产的标识。超市、网店都有销售,上海人见了很莫名,外地游客不明就里纷纷购买。对此,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局工作人员称,狗屎糕是否为上海特产尚难界定。

地方特产是旅游经济的标配。然而,对旅游已成为生活常态的中国人而言,某地特产恰恰最不特产。特产顾名思义,具有排他性,非有某地的食材和工艺,才可成为特产。然而,在中国任何一个景区,臭豆腐、酥饼、发糕等食物千篇一律,都披上了某地特产的外衣,只让游客抓狂:到底是哪地的特产?

特产一词被滥用,甚至互相打架自信矛盾,导致特产失去了公信力。而恰恰是特产被玩坏,上海狗屎糕这样的李逵特产得以招摇撞骗,不仅销路看好,而且赚取了特产光环带来的专属溢价。毫无疑问,这家食品企业涉嫌诈骗,不仅赚了不该赚的钱,而且给上海地域文化抹了黑。

地方特产乱象,也是中国旅游经济难以转型升级的源头之一。如今旅游景点收入来源单一,大多患了门票经济依赖症。现在自驾游已成为出游重要方式,地方特产本可成为旅游经济收入重要来源,然而哪一家景区都有同样的当地特产,游客到底该相信谁?地方特产互相内耗的结果就是,谁也不是特产,不明就里的游客大多选择不买。

地方特产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产物。而各种李逵特产招摇撞骗,其实是短浅经济观的登峰造极。而其泛滥,也是个体经济学的狂欢。各地景点,小摊小贩兜售地方特产,带来不菲的收入,改善了自家民生,但对地方特产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却没多少好处。

笔者不赞成由具体公司界定运作当地的地方特产,而应由政府部门协调地方特产归属,并进行名副其实的标准认证,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惠及当地民生。比如浙江缙云,县政府出面对缙云烧饼进行标准化制定,并投入专项基金向世界推广,如今缙云烧饼被国外称为中国披萨,不仅品牌附加值带来高售价,还惠及了一方民生。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而且民风淳朴,地方特产大多名副其实。地方特产多经过时间砥砺,很多都味道独特,其中有不可低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至今还有不少真正有特色的地方特产等待发掘推广。而如今围绕着部分地方特产互相矛盾,而且层出不穷搞出类似上海狗屎饼的冒牌特产,不仅给社会诚信系统带来破坏,而且让旅游经济损失惨重。国家层面协调、省市层面参与建设的地方特产体系重建迫在眉睫,这不仅是经济规范问题,更是文化和社会重建问题。

热点 / Hot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