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是传统的重阳节,又是法定的老年节,记者从山西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获悉,目前,全省百岁以上老人达686位,年龄最大的114岁,是大同市天镇县逯家湾镇袁家梁村的张师道。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所指的老年人,是60周岁及以上的公民。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数据显示,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30万人,占总人口的14.45%。全省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权益保障任务艰巨。
全省百岁老人中,城镇居住的178人,农村居住的508人,农村明显多于城市;男性145人,女性541人,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最大的张师道也是女性。百岁老人以运城、大同、太原等地居多。近日,山西福彩中心共筹集68.6万福利彩票金对全省百岁老人进行定向资助,每人资助1000元,让老人们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我省百岁老人的饮食结构大都为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多蔬菜类食物,主要包括小麦、高粱、豆类和薯类。同时,百岁老人绝大多数性格豁达谦和,开朗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这些人的心理年龄大大年轻于生理年龄。他们遇事冷静,灵活变通,豁达开朗。此外,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坚持锻炼也是老人长寿的一个原因。调查中发现,不少百岁老人仍坚持劳动、锻炼。
10月份,全省开展为期一月的敬老爱老,全民行动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主题宣讲行动、惠老政策落实行动、为老志愿服务行动等。
○链接
重阳节和老年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中国传统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古人以为重阳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一般会举行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敬老等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首次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今年是该法实施以来的第4个法定老年节。重阳节和老年节是同一天,但重阳节的涵义要更宽泛一些。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斌 实习生 全磊鑫